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77
仁义之心 枭雄之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内容提要]:《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为元末明初罗贯中所作,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年(1522年)刻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小说中刘备的形象是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他的“仁义”是作者审美观点的显现,作者正是以刘备的“仁义”为主题,贯穿全文始终,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作品的社会意义。
“仁义之心与枭雄之志并存”是作者对刘备这一形象的概括,也是笔者对刘备这个形象的观点,为了表达这一观点,笔者分别从刘备志向高远、以民为重、礼贤下士、广揽人才、知人善用、宽仁有度、以信诚待人等几个方面特点进行论述。刘备的形象也正是通过这几个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关键词]: 枭雄之志 仁义之心 知人善任 宽仁有度、信诚仗义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一 枭雄之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回:“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酌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孤幼,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这就交待了刘备是一个完全败落成庶民的皇族后裔,他的父亲刘弘是“举孝廉,亦尝作吏”,到刘备这一代是“家贫,贩屦织席为业”。虽然如此,但英雄莫问出处,他从小就素有大志“为天子”。在本回三结义中写道: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他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