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55
从沈从文创作《边城》看作家“自我表现”
[摘要] 沈从文,二十二岁 “弃武从文”的作家,凭着对艺术的敏感和坚定不渝的追求,硬是在中国文坛上争得一席之地。三十年代《边城》的发表,招致众多非议,应该如何读《边城》呢?笔者从这部书产生的背景和经过入手,并从《沈从文自传》中沈从文有关文学创作的一些文字及作品《边城》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提出了个人的一点浅见:现实与理想、梦想间的“自我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自我表现
一、沈从文其人
沈从文,出于湘黔交界苗汉土家族杂居的边境山城——湖南省凤凰县。他小学文档,二十二岁 “弃武从文”,凭着对艺术的敏感和不渝的追求,硬是在中国文坛上争得一席之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国内政治斗争极其激烈、文坛上左翼文学盛行的时期。沈从文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他认定“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注释
《创作杂谈·给志在写作者》,《沈从文文集》第12卷,花城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84年7月出版。]这“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