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52
论《西厢记》语言的丰富性和文采性
[摘要]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杰出的。它的语言的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在语言的运用上,《西厢记》可称得上古代诗剧的一个范本。
[关键词]语言 丰富性 文采性
《西厢记》是元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代表着“文采派”最高的成就。作品中那“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词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最美好的祝愿。曲作中人物个性鲜明、描写惟妙惟肖,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是,最令人叹为观确是它那种“以绚丽而又情真意切的文字感人于悄然之间”的语言,可称得上是“字字有出处,处处有涵义。”而且文章如行云流水一般优美通畅,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真是尽显语言之丰富,文采之华丽。
一、《西厢记》的语言优美,词藻丰富并运用了大量民间口语
《西厢记》的语言优美,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曾赞誉《西厢记》“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这和作者在曲作中使用其丰富的艺术语言是分不开的。所以,品读《西厢记》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