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954
封建知识分子的处境
——祢衡、许攸的悲剧透视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祢衡、许攸的悲剧分析,透视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与人生现实的矛盾,并通过对知识分子传统的追溯,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以道自任的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同时探讨了知识分子在道统与政统之间企图寻求一致性而不能,所以忠臣、明主的遇合成为士大夫的一种浪漫而固执的憧憬,一代代地期望着。
[关 键 词] 狂傲 以道自任 憧憬
《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二年(280年)吴亡为止。近一个世纪的政治风云、战争硝烟为这部由史入文、虚实结合的历史演义奠定了雄伟豪迈、气势澎湃的风格基调。各路豪杰互相攻伐、争城夺池、争夺人才,不同阶层人士奔走游说,各投其主,逞其才能;在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里,个体和群体的沉浮升迁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特别是《三国演义》里描写了一批性格各异,而又深藏文韬武略的谋臣策士,从他们的身上,最能透视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这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最深刻的一个组成部分,活生生的性格群体揭示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传统的双重人格——既要依附权势,又深受儒学的熏陶,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在这个难以调和的痛楚的人生道路上,追求和表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封建知识分子的处境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