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98
《西游记》·道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摘 要]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其多年来为儒、释、道三教各自从本教门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西游记》主题的背后,呈现出的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向政治靠拢,在得意与失意之间摇摆的独特无奈。而书中无处不在的对道学、佛法、儒学伦理的赞同与背叛,正是中国社会在受佛、道、儒三教影响下,知识分子机智、圆滑、投机的“阿Q”气质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 《西游记》、道教、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西游记》是一部小说,而非对佛法的演义,更不是什么儒学经典的丹经奇书。以道教为例,在《西游记》里,很多妖怪都是以道士的面目出现的,有的还被奉为“国师”、“国丈”,地位尊贵,飞扬跋扈,常借着皇权,滥用淫邪之术,危害百姓。《西游记》中作者如此描写,几乎有对道教的嘲弄之嫌。而对于佛,作者也极尽讽刺。如当历经磨难的唐僧师徒到了西天,由于没有给阿难、伽叶两位尊者准备见面礼,只讨得无字的假佛经而与佛祖论理时,佛却辩称,“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结果唐僧只得将唐王所赐的紫金钵盂献给二尊,才得到真经。像这等就发生在如来佛眼皮底下的事,若没有佛的默许,二尊是断然不敢公然索贿的。有意思的是,尽管如此,《西游记》自问世以后,儒、释、道三教却纷纷各自从本教门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西游记》的主题。儒教徒认为是“《大学》之别名”,佛教徒认为是“《华严》之外篇”,道教徒更称之为“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
西游记·道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