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16
《金瓶梅》与《水浒传》的武松形象之比较
[摘 要]在两本著作中,武松形象差异明朗,《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是人们理想主义里的英雄人物,富有一定的神奇色彩,寄予了在当时生活背景下的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渴望,逃避现实的浪漫英雄主义。《金瓶梅》中的武松着重凸显了其冷酷无情、世俗软弱的市井化形象。产生如此鲜明的差异是跟两本著作所成书的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差异息息相关的。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有智有谋有勇的英雄人物,既不是对英雄主义的盲目崇拜,也不是面对强权时的软弱无能。在充满法制的社会中,我们要保留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精神,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守法律法规。
[关键词] 武松 英雄主义 现实主义 时代精神
《金瓶梅》将武松作为一个配角的形象描写的市井化,凸显其无情冷酷一面,而《水浒传》将武松作为主角形象塑造成一个英雄传奇人物,烘托其有情有义、高大光辉的盖世英雄形象。
一、《金瓶梅》与《水浒传》武松形象的差别(变化)
(一)在水浒故事里,施耐庵将武松形象塑造成不仅仅是一个英雄好汉,也是有情有义的硬汉形象,而在《金瓶梅》中则凸显的冷酷无情。
1、在《水浒传》文中具体表现为:武松刚出场就通过自己的自述表达了对胞兄的思念之情:“相伴宋江住了数十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日时,武松却告之:‘小弟因哥哥多时不通信心,只得要去望他。’宋江道:‘实是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