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37
论《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
【摘要】(对《阿Q正传》中人物形象和生活场面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出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创伤。表现了鲁迅对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形象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
【关键词】 阿Q 精神胜利法 性格特征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它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南方农村小镇未庄的社会生活状况。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破落农民,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因而发明了“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后来他外出谋生,在城里和一伙小贼勾结,得到了一笔钱,带回了未庄。辛亥革命爆发后,阿Q想参加革命却被拒绝,最后被诬告为强盗,稀里糊涂地被砍了头。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因此《阿Q正传》的主题是永恒的,阿Q形象永远是一面镜子,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 精神上的“置换”策略的生成,也是建立在“自我的某一早期和主要适应之上”,这一“自我的某一早期和主要适应之上”是什么呢?小说第二章“优胜记略”一开头(严格来说,第一章不算小说开端,按鲁迅的说法“可以算是序”) 就通过形象描述交待三点: 其一, “先前阔” 。其二,“真能做”。 其三,“见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