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437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内容提要:《儒林外史》的讽刺与它杰出的语言艺术分不开。《儒林外史》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炉火纯青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特点是:精练、准确、生动、传神。小说使用的是安徽、南京、扬州一带的语言,有一些方言的色彩,但却很少生硬冷僻,令人难懂的成分。
《儒林外史》是18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作品,几乎与《红楼梦》齐名。这部不朽的作品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用极其高明的讽刺手法,以科举考试为中心,描写了形形色知识分的生活和命运,为我们描绘真实生动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历史图画。鲁迅先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它为中国小说史上真正配称讽刺小说作品。“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通读这部作品,我感受最深的是它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讽刺艺术、人物形象、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特别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所谓讽刺是对假、丑、恶的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恶。作为一部讽刺杰作,鲁迅高度评价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认为它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使后来者难以为继。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精辟地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解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所谓“戚而能谐”,是指描写内容上的悲剧性,作品在内容上是描写了病态社会造就了病态人物,病态心理,这是内容上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