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使用支付宝或网银在线购买,付款成功,三分钟内发到您填的邮箱里--付款金额50元。钻石会员可免费获取。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949
[关键词] 庄子 知 真 美
《庄子》论真与美
[摘 要]庄子美学以真为美。“法天贵真”是庄子得出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结论,这个结论也是庄子审美判断的第一原则。庄子美学中真与美的沟通是存在一定张力的,从真到美需要审美主体经过一番深刻的认知扬弃和精神超越。庄子所谓的真和美,完全不同于世俗意义上的真和美。庄子所向往的最高的审美境界,是天地自然的素朴大美和逍遥无为的精神形态。这种天地大美和精神形态最终也被庄子落实在了真人、至人、圣人、神人们的理想人格上。
一、“知者无知”:庄子美学的逻辑起点
(一)庄子知识论的特点
与儒家的知识观不同,庄子的知识观强调“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知北游》,本文所选《庄子》引语,均出自曹础基.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北京第3版。部分引语释义参考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北京第二版,下同。],而且内涵也要丰富的多。
《庄子》中“知”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字眼。《庄子》认为:“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庄子·外物》]。庄子认为的“知”,是和“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心在本体的意义上又是和个体捆绑在一起的。所谓的知,作为心的一种属性,也具有本体层次上的分化意义。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不同的心派生出不同的知,不同的知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指向。只有“彻”(通达)的知,才能称为“德”,而未“彻”之前的知,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