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使用支付宝或网银在线购买,付款成功,三分钟内发到您填的邮箱里--付款金额50元。钻石会员可免费获取。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280
[关键词]柳宗元 山水诗歌 创作艺术 嬗变
论柳宗元山水诗创作艺术的嬗变
[摘 要]柳宗元的山水诗歌绝大部分创作于两次贬谪蛮荒时期,前面十年和后面四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题材处理上,从“隐而显”到“显而直”,意象塑造上从“描画境”到“造诗境”。
千百年来,诗论家论及柳诗,认为“颇有陶家风气”[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七云:“柳宗元诗与王摩诘、韦应物相上下,颇有陶家风气。”]或“深得骚之余意”[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四云:“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自是灼见。近二十年来,柳学研究方兴未艾,许多研究柳诗的学者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多着眼于柳宗元贬永时期,从家庭影响,心性趣尚和师承渊源角度等对柳宗元山水诗歌的创作艺术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似乎已近完备。然而,如果我们将柳宗元山水诗歌的创作放置于他贬永刺柳两个时段,从时间动态上来审视,不难发现:从永州到柳州,柳宗元山水诗歌的创作艺术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下面,笔者就柳宗元山水诗歌永柳两个不同时期在题材处理、意象塑造两方面的微妙变化作一探讨,以期对柳宗元山水诗歌的创作艺术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把握。
一、题材
细细品读柳诗。在题材处理上,永州诗“隐而显”,柳州诗“显而直”。
(一)永州诗:“隐而显”
首先,永州诗题材的主旨大都被安置在诗外,多有隐而不宣的弦外之音。请看《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