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使用支付宝或网银在线购买,付款成功,三分钟内发到您填的邮箱里--付款金额50元。钻石会员可免费获取。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205
[关键词] 石评梅 精神世界 认识
论石评梅及其作品的精神世界
[摘要]石评梅,1902年9月出生于山西平定县的一个书香人家,乳名心珠,原名汝璧。因喜好梅花之典雅高洁,自号评梅。其父是前清举人,所以石评梅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文学,聪颖睿智,才思过人。1920年文档于山西省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文档后又升入当时“女子最高学府”——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她与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1923年秋天,石评梅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档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女子部年级主任。从教之余,她努力于文学创作,才华横溢,著作甚丰,成为“五四”新文化开创时期的北京著名女作家。
20世纪初期,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日益严峻的民族、社会、个体的生存危机,使“五四”作家开始认同尼采、萨特和叔本华等人的哲学思想,并形成了对现实人生的悲剧性认识。石评梅因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视角,接受了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的影响,并将其融入作品的创作中,因此,在石评梅的作品中,处处充满了感伤体验的痕迹,处处充斥着悲观凄凉的氛围,甚至表现出了虚无、颓废的情绪。但对光明的追求和探索仍然是她的主流。只是由于她英年早逝,她的许多有思想价值的作品一直处于被人忽视的地位,研究者寥寥无几。这种待遇,对于在新文学运动中做出过一定贡献的石评梅来说是不公正的。所以,重读并研究石评梅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