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点击下载
[摘 要]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一部中长篇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世界名著之一
[关键词] 鲁迅 阿Q 精神胜利法 阶级社会毒害
在《阿Q正传》中,鲁迅以巨大的艺术功力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内涵丰富,影响中外。但阿Q究竟是个什么典型,却众说纷纭。人们看法的不一致,正说明阿Q性格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
阿Q生活在清朝末期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小说中的未庄,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农村的缩影。阿Q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没有固定的职业,靠大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阿Q没有老婆和孩子,甚至连姓氏也失掉了。有一次他说自己姓赵,却被当时统治农村地主赵太爷打了一个嘴巴,并被地保罚了200文酒钱。他过着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但在精神上却总是胜利者。他用“精神胜利法”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精神胜利法”——阿Q主义,成为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阿Q“精神胜利法”的各种表现
阿Q很穷,但却常常自夸:“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我的儿子会阔得多了!”他用架空的吹嘘,求得精神上的满足。除做工外没有人记起阿Q,当有人说“阿Q真能做”时,他不想想自己牛马般的生活,反而感到很高兴。
论《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免费下载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