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编号:HY3331 范文字数:6213,附开题报告摘要:对苦难的关注与描写贯穿于余华的创作中。他在创作初期从人的精神生活对苦难展开形而上的探索,后期逐渐转变创作风格,将人类的苦难置身于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赋予人在苦难的困境中以温情的关注。余华小说中渲染的苦难十分浓重,通过解读余华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来感知余..
范文编号:HY3331 范文字数:6213,附开题报告 摘要:对苦难的关注与描写贯穿于余华的创作中。他在创作初期从人的精神生活对苦难展开形而上的探索,后期逐渐转变创作风格,将人类的苦难置身于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赋予人在苦难的困境中以温情的关注。余华小说中渲染的苦难十分浓重,通过解读余华不同时期创作的小说,来感知余华对苦难的独特感悟和余华创作中苦难意识的流变。 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中反复渲染的主题。从1985年发表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无论是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还是九十年代转型的长篇,“苦难”始终是贯穿其中的。 在余华的八十年代先锋小说里,“苦难”主要以形式上的暴力和宿命来呈现的,死亡、血腥、杀戮充斥其中,每个人如小说篇名一样“难逃劫数”,宿命所归。而九十年代余华对苦难的表达有了新的形式和意义,小说中人物以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免于沉沦。正如余华自己所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着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眼光看待世界。 这种表现的嬗变把主题衬托的熠熠生辉,照射出人性的光芒,体现了作者在终极意义上对人类的关怀。
论余华小说中苦难主题意识的变迁相关范文 |
上一篇:浅论《平凡的世界》中女性的形象 | 下一篇:论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的性格特.. |
点击查看关于 余华 小说 苦难 主题 意识 变迁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