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编号:HY3309 范文字数:4224浅谈萧红作品中的“漂泊”意识[摘 要]继《生死场》之后,1938年萧红在重庆开笔创作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由于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底才在她寓居的香港最后完稿成书。这个时刻,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离家乡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
范文编号:HY3309 范文字数:4224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漂泊”意识 [摘 要]继《生死场》之后,1938年萧红在重庆开笔创作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由于颠沛流离,直到1940年底才在她寓居的香港最后完稿成书。这个时刻,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离家乡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关键词]萧红 漂泊 呼兰河传 意识 [目录] 作者生平简介 “漂泊”意识的体现 欢乐童年——寂寞心灵的慰藉 悲悯意识——作家主体精神的投射 诗意美质——富于独创性的边缘体小说的内核 “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主要表现
浅谈萧红作品中的“漂泊”意识相关范文 |
上一篇:浅析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 下一篇:腾冲皮影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
点击查看关于 萧红 作品 漂泊 意识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