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LW13327 人民的“诗圣”——杜甫诗歌 “诗史性”鉴赏 (字数:9287)目录摘要3一、杜诗的诗史思维及其表现4(一)杜甫其人4(二)杜诗的诗史思维5(三)杜诗诗史思维的具体表现6(四)杜诗诗史思维对后世的影响7二、杜诗的人民性7(一)杜甫前期诗歌与忧民意识的觉醒7(二)杜诗人民性的三个特点与具体表现8三、杜诗诗史..
XCLW13327 人民的“诗圣”——杜甫诗歌 “诗史性”鉴赏 (字数:9287) 目录 摘要 3 一、杜诗的诗史思维及其表现 4 (一)杜甫其人 4 (二)杜诗的诗史思维 5 (三)杜诗诗史思维的具体表现 6 (四)杜诗诗史思维对后世的影响 7 二、杜诗的人民性 7 (一)杜甫前期诗歌与忧民意识的觉醒 7 (二)杜诗人民性的三个特点与具体表现 8 三、杜诗诗史思维与人民性的结合 9 (一)杜甫安史之乱前后的诗歌创作 9 (二)杜诗人民性与诗史思维结合的具体表现 10 四、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杜甫是一个经历了大时代起落的诗人,他的时代经逢盛世却又遭受沉沦,最后彻底衰败,所以杜甫的诗歌是直面苦难的沉吟与歌唱,是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开创了以诗见史的传统。杜诗的“诗史”性独特在于杜甫采取的是民间立场,以广大的底层民众视角来描写,通过底层来折射出当时的整个社会状态。这一点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更是得到进一步强化,诗歌人民性与诗史性的结合给诗歌增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厚重感。杜甫一生苦难重重,却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的诗文,计诗歌一千四百五十首,文十九篇,赋七篇,向后人展示了盛唐晚期的历史。斯人已逝千载,但杜甫曾为百姓而发出的呐喊,为大唐付出的血汗并未被人遗忘,“诗圣”荣光的依旧在诗歌中熠熠生辉。 关键词 诗史性 人民性 杜甫 安史之乱
|
上一篇:李清照咏物词中折射的内心情感分析 | 下一篇:两岸亲属法的文化渊源和形式特点 |
点击查看关于 人民 诗圣 杜甫 诗歌 诗史 鉴赏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