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1009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1一、境1二、境界3三、意境4四、诗歌意境"三性"5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摘要]文学创作中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在传神这一点上“诗”“画”是一致的。而“形神兼备”“情..
NC11009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1 一、境1 二、境界3 三、意境4 四、诗歌意境"三性"5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摘要]文学创作中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在传神这一点上“诗”“画”是一致的。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是诗歌“境生于象外”的具体阐述,更是形似与神似辩证统一的形象描述,诗歌的意境美更能充分体现以上审美原则。本文结合诗歌实例论述“情与景”、 “境与象”、 “形似”与“神似”及诗歌意境美等主要特性。 [关键词]文学形象 形似与神似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诗歌意境 中国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其核心是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唐代诗人张九龄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盛唐诗人的创作也都非常重视“传神”的艺术美。杜甫就曾以“神”论诗,晚唐的张彦远和司空图曾从绘画和诗歌创作的角度明确的强调了“神似”的原则。苏轼还指出重在传神这一点上,“诗”与“画”是一致的。可见,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不难理解了。其诗歌的“传神”形象生动的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下面分别讨论境、境界、意境及诗歌的意境美。
|
| |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艺术形象分析 | 下一篇:试论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 |
点击查看关于 艺术 创作 形似 神似 辩证 关系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