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9121 论《孟子》辩论技巧[关键词]论辩目的 论辩个性 论辩方法 论辩艺术1一、类比法1二、喻证法2三、破题直陈法2四、破斥两端法2五、另立新论法2论《孟子》辩论技巧[摘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人,是孔子之孙孔级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
NC9121 论《孟子》辩论技巧 [关键词]论辩目的 论辩个性 论辩方法 论辩艺术1 一、类比法1 二、喻证法2 三、破题直陈法2 四、破斥两端法2 五、另立新论法2 论《孟子》辩论技巧 [摘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人,是孔子之孙孔级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尊之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伦理学上提出了“性善”论,教人修心养性,并注重个人的道德和修养,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孙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一位儒学派的大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宣传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其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辩文,他知言善辩,长于譬喻,其文章精练简约,但结构完整,气势充沛,感情色彩丰富,具有说服力和鼓动性,至今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论辩目的 论辩个性 论辩方法 论辩艺术 论辩,就是有着不同观点的双方,把自己所持有的观点表达出来而进行辩论,从而达到胜出的目的。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也是其论辩使《孟子》而得到肯定。文中的思想和精神都具有教育意义,他以“民为贵”为本,教人“养心莫善于寡欲”而达到“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的一生都是行使儒学思想的理论,孟子的主张都是要求以民为本,救民于水火之中,要求君王“保民而王”、“与民同乐”希望都施行仁政,反对“霸道”,这就是他“好辩”的最真实的目的。
论《孟子》辩论技巧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形象 | 下一篇:论《孟子》的辩论技巧 |
点击查看关于 《孟子》 辩论 技巧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