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编号:HY3119 范文字数:4842论《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摘 要] 诗剧《浮士德》[ 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474页。]作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作者通过精彩的人物安排:“人”、“神”、“魔”即浮士德、上帝、..
范文编号:HY3119 范文字数:4842 论《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 [摘 要] 诗剧《浮士德》[ 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浮士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474页。]作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作者通过精彩的人物安排:“人”、“神”、“魔”即浮士德、上帝、靡菲斯特,借助“赌博”形式用虚拟场景将人世间存在着的善、恶、美、丑尽数上演,精彩之至!上帝与魔鬼、魔鬼与浮士德相互约定的内容,不外乎就是人们心灵深处所向往的,所追求的,想逃避的,害怕面对的,所不敢正视的矛盾体,整篇带有极强的辩证色彩,综合哲理与人文,感官与艺术,欲望与和平的场景再现。魔鬼靡菲斯特虽与浮士德对立,且是反面人物,但他所代表的并非“恶魔”,而是在将恶否定,表面上是恶,实则“恶”本身便是任何一件事物所具备的“本质”,并非如人们所想是需要排斥的,相反,即便人们排斥但他也是存在着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恶”并不等于“坏”,正如:“我是力量的一种,它常常想的是恶而常常做的是善。”[ 《浅论<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辩证关系》,作者不详。] [关键词] 浮士德 魔鬼 靡菲斯陀 目录 引言 1 一、 魔鬼靡菲斯特:恶的出场 1 二、 魔鬼靡菲斯特:恶的本质 2 三、 浮士德摆脱魔鬼靡菲斯特:欲望的反思 4 四、 浮士德接受魔鬼靡菲斯特:完整即真实 5 参考文献: 6 注释: 6 论《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相关范文 |
上一篇: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 下一篇:论《茶馆》的京味特色 |
点击查看关于 《浮士德》 魔鬼 形象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