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812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研究
目 录
一、利润操纵的含义与目的 3
(一)利润操纵的含义 3
1、盈余管理 3
2、利润操纵 3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目的 3
1、追求政绩,粉饰业绩 3
2、为筹措资金 3
3、维持上市资格和股价 3
4、优化自身利益或股东利益 3
5、隐瞒真实利润以规避损失 3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式 3
(一)利用关联交易 3
(二)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变更 3
(三)利用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调节利润 3
三、如何应对不正当利润操纵行为 3
(一)完善治理与监督结构 3
1、股权结构 3
2、内部控制 3
(二)加强外部监督与控制 3
1、会计准则 3
2、信息披露制度 3
参考文献: 3
一、利润操纵的含义与目的
(一)利润操纵的含义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要从创造会计行为[创造性会计也称寻机性会计,出自于美国会计学家格里夫斯1986年出版的《创造性会计》一书,它是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条件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活动。一般认为,创造性会计产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创造性会计的出现,与当时经济环境的压力有关,但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不完善性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创造性会计通常使用“打擦边球”的手法寻找现有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模糊之处,不同于做假账,其本身并非违法行为,但使得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严重失实。]说起。所谓创造会计行为,就是企业通过操控收支、损益美化业绩,使之达到理想标准的行为。普遍的观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较为权威的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他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出自百度百科“会计创造行为”的解释。];另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她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现在采用较为广泛的是第二种定义,即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或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或影响以公司财务报告为基础契约或利益相关人决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