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037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目录
一、关于利润操纵的基本概念 1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1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 1
1、虚增利润 1
2、虚减利润 1
3、平衡利润 2
4、冲销利润 2
(三)利润操纵的危害 2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分析 3
(一)主观原因 3
(二)制度条件 4
1、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完善 4
2、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监管不力 4
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分析 5
(一)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5
(三)利用资产评估减值调节企业利润 6
(四)通过“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调节利润 7
(五)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 7
(六)通过虚构收入降低费用操纵利润 7
1、提前确认营业收入 7
2、应列入当期的费用未作处理,也是常见的操纵利润方法 8
四、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识别 8
(一)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8
(二)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识别利润虚实 8
(三)分析研究企业披露的信息 8
五、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治理措施 8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8
(二)完善会计准则 9
(三)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9
(四)改善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9
(五)建立完善的强制性信息披露 10
(六)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力度 10
参考文献 11
一、关于利润操纵的基本概念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关于“利润操纵”这一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但各种定义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Katherine Schipper( 1989)将利润操纵定义为: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涉,因此,她认为利润操纵实际上是对所披露信息的操纵。在我国,“利润操纵”一词源于“利润调节”。利润调节指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通过经营、财务、会计等手段多计或少计利润的行为。利润调节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公司应当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调节利润。超越法律法规允许范围的利润调节行为被贬称为利润操纵。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