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场经济大变革的时期,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未来经济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不是土地;也不是资本,而是经济。如果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那么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这样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人力资源会计尚未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和报告以及在实务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含义及背景作一简单介绍后,就着重阐述人力资源会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建议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运用在实务操作中。
关键字:人力资源会计 确认 计量 权益分派 报表列示 实务操作
目 录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况---------------------------------------------------------- (1)
1、含义------------------------------------------------------------------------------(1)
2、产生背景------------------------------------------------------------------------(1)
二、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1)
1、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2)
2、人力资源的核算问题-------------------------------------------------------- (5)
3、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 (4)
4、人力资源的披露问题-------------------------------------------------------- (2)
三、人力资源会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1)
1、关于员式流动------------------------------------------------------------------ ---------(2)
2、关于工资--------------------------------------------------------------------- (3)
3、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性质和地位------------------------------------------ (1)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前景----------------------------------------------------- (1)
小论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诬陷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况
(一)含义
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依据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解,“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人力资源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会计包括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它属于社会会计的范畴,可以将其称作为人才资本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企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即狭义的人力资源会计。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又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之分。前者主要对企业为取得、开发、保全人力资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投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摊和报告,后者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确认、预测、计量、记录和报告。由于计量手段和方法上的原因,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确认、预测与计量,“目前依然困难重重” 因此,结合我国的会计研究现状和会计所处的环境,应该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产生背景
“人力资本”一词在很早就被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在《国富论》中,他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的能力,全部算作资本的一部分,第一个系统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并相继被很多经济学家确认。但是,传统会计却一直只承认实物资本而不承认人力资本,因而在传统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也因此而只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实物资本。而对人力资本不作记录和反映。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人力资本才被会计学界认可。并开始研究人力资本会计问题,其标志当数密歇根大学的赫曼森(B. H. Hermanson)所著《人力资产会计》一文的发表。之后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在一些小型工业企业的会计实务中运用,并且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尤其是80年代以后,讨论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不断出现,还有许多企业(如美国海军研究所,美国电话和电信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美国通用电话和电气公司,梅特罗银行,加拿大格林菲尔德航空工业公司等)将人力资源会计广泛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等方面。至此,人力资源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会计实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迅速的发展。[
其实就事实上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实际应用从明朝就开始了。当时的晋商中间流行一种“人身股”制度,这一制度从明清直到民国初年晋商衰落,前后历时四五百年。在“人身股”制度下,职工凭借“人身股”与股东的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这种“人身股”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劳动力入股”。晋商以“人身股”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会计在内的近代的人力资源的核算制度,在当时有力的促进了晋商的发展。这一史实对我国现在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甚至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二、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谈到人力资源会计,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前提条件,即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这一点历来是会计学者争论的焦点。因为这一问题是关第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有加以论述的必要。
所谓资产,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下的定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1)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未来可提供收益;(2)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3)可以用货币计量其价值。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
1.人力资源以人为载体,通过生产活动可以体现其价值,人力资源可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提供未来收益。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对企业所提供的未来利益难以像固定资产那样加以合理的预计与确定,所以人力资源不是资产。我认为,提供的未来利益的确定性并非是一项经济资源被确定为资产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无形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无法事先准确的确定,但我们仍将其视作资产,那对人力资源为何就不能同等对待呢?
2.人力资源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就需要企业进行取得、开发与使用,而取得与开发需发生相应的成本支出,使用要形成资源耗费,这种成本支出与资源耗费都是能以货币计量的。
最后,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其所有权归劳动者所有,而企业无法拥有对劳动者的所有权,从而也就无法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个人,劳动者具有流动性,但是,一旦劳动者被聘用为企业员工,企业即取得了对职工受聘期间的劳动能力资源的使用权,企业也并不需要拥有对劳动者人身的所有权。所以,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力,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资产。
(二)、人力资源的核算问题
小论人力资源会计(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