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72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摘 要:财务信息作为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考核管理责任,服务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会计报表舞弊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金额巨大化等特征,其造成的危害严重。本文在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粉碎的动机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动机;经济学分析
引言
财务报告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极大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因而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各国政府、学界均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侧重于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分析其表现形式,普遍将财务报告粉饰视为机会主义行为,近期的研究发现了财务报告粉饰的其他一些动机,比较典型的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等,这些研究发现为我们防范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提供了基础。本文在概述财务报告粉饰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对策。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终极动因与具体动因
会计报表粉饰的终极动因
第一,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经济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理性经济人如果认为制作虚假会计信息能够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他们就会制作虚假会计信息;如果他们认为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的效用小于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时,他们就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第二,违规成本低廉。一是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来看,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成本很低,比如伪造一套完整的交易事项所需凭证的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小到可以忽略;二是虚假会计信息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虚假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使用人的非专业性,这样对经济人名誉造成影响的概率就很小;三是即使虚假会计信息被专家或者透彻掌握会计原理的使用人发现,虚假信息制造者受到的处罚与取得的效用相比显得微乎其微,法律责任极小或者没有,处罚力度也很小。既然成本低廉,在自身效用最大化本性驱使下理性经济人就会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粉饰的具体动因
1、报酬契约动机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一般是通过契约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且将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中国,由于还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所以还没有统一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制度。从已公开的情况看,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由董事会自主决定,并与业绩挂钩;(2)根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3)由控股公司给高级管理人员发工资。综合而言,不论薪酬由谁发放,基本上都与其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有关,因此,用来反映经营业绩的会计收益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为获取更多报酬,上市公司管理层就会产生粉饰财务报表动机。
2.融资与再融资动机
从已被揭露出来的造假上市的典型案例分析,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发行股票可以在短期之内筹集到数以亿计的资金,这种巨大的市场诱惑驱使不少拟发行股票的公司为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不惜造假。已上市公司千方百计虚增经营业绩不排除是为了迈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这道增资配股的门槛,而那些暂时被挡在门外的上市公司也以业绩的提升向债权人展示其盈利能力的增强,进而更方便地举债。
3.税收动机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分离程度还比较小,有些会计准则的规定本身就是税法的规定。如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缴税是公司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着公司的现金流量。所以,上市公司有动机粉饰财务报表,以降低缴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