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简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2.为什么说企业的自身利益驱动是产生会计造假的主要因素?
3.如何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打击力度?
答: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如下:
(1)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和程度: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根据吴联生(2001)的统计和估计,1984到1999年共16年中有15年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7年超过了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倍。而其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绝大部分是国有公司。
(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1、经济交易失真。指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将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核算失真。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1、操纵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2、调节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3、其他方法。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额等等。
2、这里所说利益包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个方面,由于追求的利益不同,因此造假的原因来自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最常见和普通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大的内在的驱动因素,造假者通过造假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如偷漏窃取应缴纳国家的增值税、所得税等非法手段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这种造假动机主要来自内部;来自外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达到其追求政治利益的目的,暗示或是明示企业造假,使其快捷产生“业绩”,为其保官升官捞取资本,由于这种动机也致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计后果。造假者追求利益的心理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对物质财富和富足生活的渴望;对保官升官平步青云、出人头地的企盼。而当这一切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时,就不得不依靠做假来改变追求利益者所需的各项指标。常见的造假手段除偷逃税收外,还包括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构收入、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如把不应计入当期的收入计入本期收入、把应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不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把坏账的债权确认为可实现的权益等等不一而足。
3、财务监督体系包括:单位自我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它要求各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从本单位抓起,也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1)建立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监督。重点是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产管理制度、商品购销管理制度、稽核和复查制度、成本费用控制系统等
(2)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督的责任,加大监管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持杜绝监督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质量。
(3)进一步发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中介机构在经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的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会计警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