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针对缺乏沟通反馈不及时有何对策?
答: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往往倾向于把企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关系看成契约关系。企业所有者重视工作,重点关注的是高层管理人员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自己能够从中分享到多少好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般情况,双方考虑问题都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于此,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的企业价值观念和精神、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理想信念以及企业精神、习惯和传统日益稳定。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的功能:一是引导功能。企业文化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氛围。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商业决策。二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积极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受到尊重和重视。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热情,使经营者的行为受到企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全体员工的日常监督。因此,经营者的不良行为没有空间,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三是衔接、协调和控制功能。企业组织的整体程度和运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协调性和控制力。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内部钻拌剂”,对企业经营者的自我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能激发员工在工作和生产中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M集团应不断总结、完善和实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宣传和实施的过程。在企业文化的推广过程中,集团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将企业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要求更加严格,贯彻始终。这样,企业文化的概念就可以不断地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
问题2、我国中小企业执行何种会计制度?
答:日常工作中,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鼓励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方式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业自身的特色,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减少了66个会计科目,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尤其在税收规范上,采取了和税法更为趋同的计量规则,大大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三类小企业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执行,其中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上市公司必须选择,强制执行,非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规范了财务核算的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要素、财务报表等基础内容及核算准则,具体准则明确了各项财务核算的详细准则。2013年,财政部对部分具体准则进行了调整,包括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