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是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数据的代码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中化、简约化以及组织热源协调及控制的网络化。
1、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在采用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下,是以磁性材料作为数据的载体,当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后,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关会计工作,这也要求加强数据的保护和备份恢复工作,避免造成损坏。
2、数据的规范化、代码化,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录入到计算机的数据尽量代码化、标准化。
3、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中化,当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会计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加工处理,很少人为干预,要求加强对数据的录入的控制,加强对数据的各种检查和校验,增加审核流程控制,防止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数据错误。
4、数据处理流程的简约化,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业务时,处理顺序与手工处理基本相同,但计算机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加工处理过程,但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的简化,必须加强处理的时序控制,保证会计电算化中的数据处理流程的准确无误。
5、组织和人员协调及内部控制的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对人员既要要求懂会计知识,又要懂电子计算机知识,这就要求制定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各种新的管理制度。
问题2、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什么?
答: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有: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较浅,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偏差,尤其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尤其老一代的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更顺利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并能够逐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财务数据分析,从而方便快捷的提供会计信息。
3、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等同于“仿真手工”。对于大多数基层单位来说,一是软件费用偏高,二是缺少熟悉软件的操作人员。
4、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完善。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了解。
5、软件开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数据的兼容性较差,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
6、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问题3、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子系统有哪些功能?
答:账务处理系统又称总账系统,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账务处理主要是指会计的核算职能,具体包括编制会计报表、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电算化中,习惯上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写凭证和登记账簿这四种核算方法简称为“账务处理”,而把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作为单独的子系统。即会计电算化下的账务处理子系统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