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简要说明2014年1-7月我国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做了修改?
答:财政部在年初对会计准则进行大规模修订,相继修订5项会计准则,并发布2项新准则及1项补充规定,7项准则统一于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此次借鉴修订后的有关国际准则,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是继2012年会计准则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
修订的5项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发文日期:1月26日)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与原准则对比,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对持续经营能力、终止经营的披露以及报表项目金额的重要性原则、并引入了综合收益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发文日期:1月27日)
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将适用于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发文日期:2月17日)
原准则三十一条,修订后的准则五十四条,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程序都有较大变化。重新规定了母公司的合并范围,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该母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对所有子公司的投资,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发文日期:3月13日)
此次2号准则主要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的第四类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处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有关会计处理,且按22号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计量,不会对实务产生过大的实质性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发文日期:3月14日)
明确披露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目的。与现行有关准则的披露要求不同,准则首先明确规定,披露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目的是有助于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评估企业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性质及相关的风险,以及这些权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问题2、什么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何特点?
答: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负债和资产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
与历史成本相比的特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公允价值直接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而实现的,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由于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从而造成利润的虚高,不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问题3、简要说明金融危机对会计改革有何影响?
答:一是对评级机构评级数据引用及方法的反思。由于在美国次贷危机出现后,发现美国涉及次贷的企业的会计帐目混乱不清,这就要求对美国的评级公司,如摩根,穆廸等进行深入调查,改善其评级的方法问题. 二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反思。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认同,但该计量方式会造成各企业间利润的“共振”,客观上放大了资产减值的影响。由此美国反思,临时允许一定条件下暂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尚未对此反思。 三是学界,也包括会计学界对“反周期”理念在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应用。坏账损失提取比率是否可遵循反周期等。四是其他一些会计准则理念的反思和冲击。如经营者薪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