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站段财务管理的现状。
二、对基层站段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内 容 摘 要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管理模式的变化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对站段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站段财务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是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工作,信息资源的封闭、独立给全员参与带来了困难和弊端,使全面预算管理动态监控不力,资产清查和评估难度大。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局域网优势,建立互通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实时监控;结合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和技术履历簿,开发一套适合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共同使用的系统,既能反映资产静态价值、数量,又能动态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变动和维修情况,为优质、高效地做好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提供帮助。在基层站段建立起全员财务管理体系。
发挥网络优势 共享信息资源
建立全员财务管理体系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路局直管站段管理模式的实行和基层站段管界扩大、人员增加的现实对站段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站段财务部门既要努力适应路局直管站段的新思路和管理模式、高质量地履行会计核算职能、完成路局下达的各项任务,又要在调整生产力布局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管理,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基层站段的财务人员,我认为在财务管理各环节和全面预算管理实时监控工作中,借助网络资源,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全员财务管理体系,是重要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一、基层站段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铁道部、铁路局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基层运输站段会计管理和核算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分布式”管理,铁路局局域网也为路局和站段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方面、快捷的通道。因此,路局作为直接管理者和站段之间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而在基层站段,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车间班组之间,还远远做不到资源共享,尤其是财务信息资源,相对封闭和独立,使需要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全面预算管理动态监控不力。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环
节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事前预测、事后分析主要是段管理层的职责,而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重点在车间班组。机构整合后,形成了多专业的综合车间,车间管理层也逐步开始承担原机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以我段为例,现有职工将近3000人,共设13个车间,规模最大的车间有将近500人,车间管理的专业包括牵引供电、电力、给水、汽车、轨道车等。相应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不是登几笔台帐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系统、专业的任务。受会计核算时间的制约,尤其是材料核算环节的制约,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上是在月末或季末由财务计划部门统计后才进行公布与考核,车间班组发挥不出事中控制的职能。因此,全面预算实时监控环节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资产清查和评估难度大。在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一项新的会计事项,对资产状况的合理评估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由于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大部分站段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价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分布广、线路长的特点也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两三个专业技术人员是无法完成每年末的资产盘点清查工作。车间班组作为资产使用和维护的主角,大部分都未建立起管内的资产台帐,只是粗略地了解管内的主要设备,谈不上向资产管理人员反馈资产状况等信息。因此,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是站段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二、对基层站段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基层站段近年来加强段局域网的建设,段内部的许多信息都
能通过局域网传递,为数据信息的共享、交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局域网为载体,开发一个直观、互通的信息资源平台将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到车间班组,建立起全员财务管理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利用站段局域网实现全面预算实时监控。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是科目负责人和车间班组无法及时获取成本费用的信息数据,如班组提交的材料申请计划,一般只有数量,而掌握不到单价,对所需费用无法计算,科目负责人在审核时同样不能准确估算出实际费用。类似情况使科目负责人和车间班组掌握的数据信息不准。站段现在使用的《物资管理系统》具备数据导出功能,段物资部门可以利用现有数据,进行整理编辑,罗列出材料品名、规格、型号、计划价格、金额、领用部门、用途(列支科目)等内容,按规定周期在段网上予以公布,这样,既便于车间班组在领用材料前做好费用预算,也比较及时、直观地反映出各车间班组的实际领料和费用情况,为科目负责人安排检修计划、审核用料提供参考。对差旅费、办公费、生产用水电等可控性较大的间管费用,财务部门在《账务处理系统》中建立分车间、分部门的辅助台帐,在费用发生时及时登记入帐,运用程序中的数据导出功能将相关明细帐导出编辑后每月初以邮件形式发往各部门、车间班组,让相关部门和车间班组对已发生费用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其安排开支。以上方法不需要非常高超的网络技术,直接利用段网现有功能就可以实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数据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全段上下,为实现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和技术履历簿,建立资产管理和监控系统,高质量地完成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在基层站段,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数量、价值、计提折旧及增减变动的账务处理,专业技术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数量、使用、分布状况的登记和管理,车间班组负责维护、使用。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和技术部门的技术履历簿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车间班组更是无帐可查。要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我认为依托段局域网数据共享的优势,开发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管理系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具体办法是:1、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类别、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数量、金额、分布地、使用年限等基础数据;2、按照职责权限分别对系统使用人授权;3、技术部门负责根据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相关手续修改数据库资料;4、技术部门在不改变资产价值的情况下对单项固定资产的维修、大修等情况做必要登记;5、财务部门在完成相关会计核算后核对数据库数据是否与财务相符;6、车间班组技术人员负责根据数据库资料定期对管内资产使用和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并在数据库中做好记录,对使用状态差、毁损、盘亏等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上报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7、技术部门根据上报情况进行抽查,编制资产清查盘点记录,提出资产评估意见。采用这种方式管理固定资产,因为使用统一的数据库,财务、技术部门的数据资料完全一致,为准确登记技术履历簿提供了方便;固定资产相关资料都公布出来,车间班组作为资产的使用者和维护者,对管内资产分布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资产清查不再是财务、技术两个部门的事情,被层层分解、细化,车间分担了清查工作量,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清查结果更真实可信;车间班组及时反映资产运行状况,不仅为技术部门有的放矢安排检修计划提供了参考,也为资产评估、计提减值准备做好了第一手资料。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严谨、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制订制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执行制度并取得好的成效是需要全段上下共同努力的,车间班组作为站段最基础的部分,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下已经开始转换角色,变被管理为积极参与管理。作为财务部门,只有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充分调动全段大多数的主观能动性,赋予各级相应的职责权利,依靠段领导、职能部门、车间班组落实好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高效、优质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