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内部会计控制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政策和程序.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建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必将促进企业的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
一、基本概念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基于公司法人财产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建立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基础上,有关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而这种制度安排和机制的有效运作必须以公司财务为依托,因此内部会计作为联系权利与利益的纽带理应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公司治理结构就其本质而言,首先它是一种制度安排,即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选择的关于各治理主体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次,它是一种契约关系,即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治理它们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公司节约费用的比较优势。最后,它是一种权利制衡机构,在制衡机制的作用下,相关利益各方独立运作又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公司有效运作。
2、内部会计控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应是最全面的论述。它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内部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6月22号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总体思路,这两个规范的发布,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以后,财政部将力争利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化、法律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改善我国公司治理措施的完善。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
核心问题一致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两个层次的代理关系,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以及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各层次代理关系的相互协调。而受托责任自帕乔利的复式记帐以来一直是内部会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会计又属于代理关系的内部层次,委托代理路线为所有者-懂事会-经理人-会计。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也必然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协调为核心问题。
两者的相互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宏观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正是这些宏观因素构成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公司治理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分配和制衡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会计控制在制约经理层违规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使得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健全给予极大关注,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的内部控制实际的发展。而且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多么优秀、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即定效果。公司标为出发点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加以细分,不仅可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还可以协调各具体目标不对称、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2、同样,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互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首先,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利益,能够解决股权高度集中和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企业的所有者希望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时监督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希望企业经营者能够采用有利于所有者利益的会计政策。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一些重大事项上拥有控制权。但实际上,我国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68.40%,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常常被大股东控制和操纵,众多的中小股东很难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对企业的控制。另外,由于我国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经营者可以凭借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优势作出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决策。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样,众多的中小企业者可以通过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选择和买卖股票,淘汰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实施对公司的间接控制。
其次,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明确单位负责人职责维护内部控制的运行;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发挥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责。但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结构下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为《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最近出台或者最近修改过,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的要求。
其次,公司治理结构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环境,又是促使内部会计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发挥的基础,所以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时要考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从两方面着手:1.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三者组成的一种制衡机制:(1)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尽量使国有股减持或流通。(2)增强股东大会机能,避免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的橡皮图章。(3)完善董事会,董事会受所有者所托监督经营者,是均衡两方面利益的关键。我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独立董事制度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的角色定位问题,以及独立董事与监事关系的问题。(4)强化监是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纵,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2.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机制。公司治理和内部会计控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公司的外部市场,包括商品市场、人才市场、金融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治本市场、经理市场的约束。外部市场的竞争可以给代理人相当大的压力,促使公司的管理者为了在各自的市场上保持声誉而努力经营。目前我国的外部市场尚未成熟,因此要不断加强外部市场的培养和完善。这就要求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要能向企业外部和内部提供可靠的信息,可以较好的处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企业债券人及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和贪污腐化的问题,从而可以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
第三,每个企业实际情况不同,例如有的企业存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有的企业不存在这种现象。因此,在构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时,还要依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企业应该根据各自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特点、控制目标以及控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综上所述,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公司治理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马章瑜:《浅谈内部会计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商业会计》,2003.10
侯雪筠、张艳:《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商业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