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标准不清、帐实不符;
2、管理上重货币轻实物;
3、长期未清查,损失、流失严重、资产质量不高,使用效率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1、单位领导不重视,财政监管缺位;
2、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1、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计等加强对单位实物资产的监管,重申单位领导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
2、加强会计核算,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
3、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使用等手续;
内 容 摘 要
多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管理上,重货币资产的管理,轻实物资产的管理,从而导致国有实物资产的流失,个人侵占单位实物资产的现象比较严重,实物资产管理职责不明,无人过问实物资产的管理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初探
2007年初,财政部通知安排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任务,这是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通过资产清查,虽可以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标准不清、帐实不符。单位财务人员搞不清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把不该确认为固定资产的确认为了固定资产,如把房屋的墙面粉刷和更换窗户玻璃等日常维修确认为了固定资产。部分单位无固定资产明细帐,或虽有固定资产明细帐,但帐实不符。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要按照大类和品名、规格、型号设置数量金额式的明细帐,逐项核算固定资产增减的数量和金额,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要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验收、报废等增减手续不清,管理责任不明确,如对外捐赠的不办理销帐手续,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上固定资产帐,导致存在大量帐外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管理上重货币资产的管理轻实物资产的管理。单位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和领导的管理理念上,注重货币资产的管理轻实物资产的管理,在货币资产的管理上都制度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货币支出的审批权限,但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则简单得多。如单位职工李某,要在单位报销100元费用,必须经过会计,单位领导(至少是单位副职)的审批,但是,李某从单位拿走价值4000元的一台计算机就有可能无人问津,特别是直接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和单位领导更容易侵占单位的实物资产。
长期未清查,损失、流失严重、资产质量不高,使用效率低。多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未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做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财政部门也未做资产清查的严格要求,单位主管部门和单位也落得清闲,也没有严格的去清查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损失、流失,给国家的财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单位固定资产的质量不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规定可不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在张面上虚列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的质量不高,在帐面上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损耗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单位领导不重视,财政监管缺位。单位领导在管理上只注重货币资产的管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重设备物资的采购,轻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单位中没有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和有关财产物资管理的责任制度,有的单位虽有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和有关财产物资管理的责任制度,但是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单位领导带头践踏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如单位领导授意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将固定资产搬入自己的家,单位领导长期占用单位的数码照相机,录象机等现象严重,长期未办理租借手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单位领导三五年一换,他们没有积极的去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年以来,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虽颁发了一系列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监管人员缺位,使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没有人员去落实,没有部门去认真的落实,使一些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时间没有办法解决,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损失、报废的审批也没有形成一套流动的长效机制。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处罚乏力,出现的一些资产管理上的问题也都从轻发落,单位出现的没有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擅自采购固定资产,单位未经财政部门的同意就擅自处置固定资产等现象,财政部门也只能要求单位补办手续、限期改正、下部为例的处罚,单位仍然屡处罚屡犯同样的管理错误。
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比较低,半路出家的财务人员比较多,没有进行过财务会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有的甚至还没有职称,有的还是工人身份,据统计,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中级会计师以上的占20%,初级会计师占30%,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无会计职称的占30%,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还有20%。其次,自从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从以考职称替代继续教育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开展好,财务人员学习新知识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不够。在其次,繁重的财务工作使财务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在单位中,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往往一人多岗,有时还要从事大量的非财务工作。最后,财政、单位为财务人员提供的学习机会非常少。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计等加强对单位实物资产的监管,重申单位领导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出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一些规章制度,并在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处室中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规章制度的责任处室,要求这些处室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进行管理方面指导;其次,加强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配备一些有财务工作经验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就目前情况看,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定义都比较模糊,对财务会计的核算也比较陌生,让这样的人员来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其不是外行来管理内行?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单位领导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责任,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明确相关责任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让单位领导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会计核算,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首先,单位要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单位要经常组织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财务人员能正确的确认固定资产。其次,在固定资产帐务设置上,财务按固定资产的大类设三栏式二级帐,如土地、房屋、建筑屋、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图书、家具用具等,然后在二级帐下按固定资产的品名、规格、型号设数量金额式三级帐;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按大类和品名、规格、型号设固定资产的保管帐来核算固定资产增减的数量,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设固定资产卡片帐;即在帐务上要设“二帐一卡”;并且要保证帐帐相符和帐卡相符。再其次,根据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度,在管理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明确使用人或保管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要到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办理借、领手续,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使用记录,同时,实行固定资产损坏、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谁损坏谁赔偿,并将固定资产的损坏责任纳入单位职工的年度考核范围,与奖金和工资挂钩。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使用等手续。
行政事业单位每三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每年年终决算前要对主要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同时,财务和资产管理人员认为必要时随时对某类(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清查。单位内部要建立和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手续。首先,在采购验收环节,单位要根据需要订采购计划,大型采购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手续办理;采购结束后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由验收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填制一式三联的“固定资产验收单”,交财务记帐一联,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记帐一联,交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一联。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上,由使用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使用记录,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记录和使用责任人的变动记录。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上,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后,财务部门向财政办理固定资产的报、处置手续,待财政批复后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或处置。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只有单位领导重视,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监督管理到位,才能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才能遏止贪污腐败行为,也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梅阳,2001年,《财政学》,立信会计出版社,第225页-----249页。
2、李海波、刘学华,2005年,《行政事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第94页-----第102页,第252页-----第260页。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07年,《中级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