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企业存在材料采购保管、出库中失职、监控不利等问题。
二、材料采购、保管、领用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三、材料控制的辅助措施
四、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材料是生产企业资产中数量最大的流动资金,是企业为销售而耗用的储备资产,对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将低成本作为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最大限度的进行成本削减。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在做,但往往成效不大,这些成本控制手段能够带来的成本降低空间显的太小,并且过度成本控制往往是以降低产品质量、弱化服务质量来得到的,这从长期来看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强对生产材料的内部控制,既是企业自身提高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企业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材料成本控制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往往达到50%以上,因此,控制好材料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
一、目前企业存在材料采购保管、出库中失职、监控不利等问题。
1、材料成本控制过程的简单化,盲目追求低成本,材料采购价格透明度低。
单纯地追求削减材料成本,一般简单的做法是:降低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减少某一产品项目的物料投入;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等。这些做法都没有将材料成本控制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某些权力环节的监督尚未跟上,一些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人情价、关系价普遍存在,还有些权力失去监督的企业集权领导人在材料购销过程中,大搞权钱交易,形成了材料采购的权力价,人为加重了企业的生产、建设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材料的采购与保管不衔接,采购员、库管员对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不重视。
很多人只是将其作为一项简单的购买和分发、保管工作,忽略了其中的联系和复杂性,这样的结果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和资金上的使用不合理。
3、过分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对材料成本控制的职能部门定位不准确,将成本管理全部职责划归财务部门,而忽视了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作用。材料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努力,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控制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等等,而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掌控的,财务核算数据往往与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脱节,单纯地依靠财务部门控制成本是有局限性的。
4、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
由于原材料、物料用品在企业中使用量大,品种繁多,领用频繁,因而更加容易出现工作程序不规范,或者即使规范也不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的情况。
二、材料采购、保管、领用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1、材料的采购环节
从采购需求的确定来讲,审批人员应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对于重要的大宗材料采购及付款应实行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和审批。另外要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限量采购管理,节约资金使用。从材料采购付款来讲,要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对采购人员与办理付款的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并尽量防止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人办理采购环节中任两个不相容职务的工作。另外,要加强请购手续,对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的审核工作,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财务部门也应加强与供应商往来账的核对工作。
2.、材料的保管环节
首先要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定期盘点制度。在对库存材料管理中,财务部门应与物资保管部门协作做好材料的盘点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尤其是物资保管部门应掌握最新的存货数据,为采购材料提供依据,为生产投料做好准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加强仓储与保管控制;最后在领用发出与处置时也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审批制度。
3、加强消耗定额管理与材料的回收复用
制造企业生产活动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是材料消耗管理最主要的管理方法。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它的执行不仅能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某些生产中所消耗的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并且很多材料并不是在生产中一次消耗掉,因此还存在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复用,这时如果企业材料消耗管理的好就可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推进材料的回收复用主要是广泛开展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为了加强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工作,企业应制定材料物资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的标准,规定哪些物资属于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物资,开展群众性“收旧”活动,搞好经常性与集中性回收工作。
三、材料控制的辅助措施
制造企业的材料内部控制是溶于整个企业之中的,因此材料控制不仅仅是采购、保管、生产部门的事情,而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制度,实现降耗增效。
1、建立现代企业的领导班子。
企业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所在企业的人、财、物等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及分配的权力,是企业资源所有者的代表,这些权力与企业的内部监督权明显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经营者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一些经营者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事情常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好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
2、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企业领导人的约束机制,并防止企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思想,使企业管理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开展各种降低成本的活动这是材料成本控制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注意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成本控制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3、加强内部人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材料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企业在各项指标考核中,将材料成本费用指标作为具有“否决权”的指标,即成本计划指标作为标准,其他指标都完成,而成本指标不达标,则否决超支部门的全部奖金。实行当期否决,后期不补,各个部门同等对待的原则。同时,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产品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把内部监控寓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各环节,实施有效的材料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的当务之急。真正发挥好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才能防微杜渐,确保实现企业的降耗增效之目的,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刑群力.加强采购管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冶金财会.2004(6).
(2)李学峰.目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5.
(3)王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