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原则性
2、无私性
3、服务性
4、时代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1、敬业爱岗
2、熟悉法规
3、依法办事
4、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6、保守秘密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具体方法和基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2、法规约束是根本
3、加强会计规范与行为规范
4、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5、建立监督机制
6、建立会计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7、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内 容 摘 要
[摘要]财会人员在国家和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和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对国家和集体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1、原则性。会计人员要坚持原则。2、无私性。会计人员要大公无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3、服务性。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4、时代性。财会工作不能与时代脱节。
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有:1、敬业爱岗。2、熟悉法规。3、依法办事。4、客观公正。5、搞好服务。6、保守秘密。
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方法有: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2、法规约束。3、加强会计规范和行为规范。4、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5、建立监督机制。6、建立会计轮换制度。7、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不仅应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会计法》规定:“会计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总体要求,对当前会计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作为单位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会计事务中,要时刻掌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人事改革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为财会人员,要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经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原则性
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特征。会计人员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要勇于坚持原则。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财会制度都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要使这些政策、法律法规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必须坚持原则。它不仅能使财会人员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而且能使会计人员不会在金钱面前丧失原则。会计人员如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按原则办事,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无私性
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大公无私,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要做到廉洁奉公,不贪不沾,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蚀的坚不可摧的堡垒。
3、服务性
财务工作贯穿于各行各业、各部门。没有财务管理工作,一个集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财务工作不能单独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因此,服务性是财务工作的显著特点。
4、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类型多样化。会计人员所维护的不仅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还涉及到委托人与受委托人的多方利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所以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1、敬业爱岗。热爱自己的职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它要求会计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会计人员有过硬的基本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帐、算帐和报帐,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法规法律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广泛进行宣传,做到知法依法、知章守章,严把关口。
3、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5、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从而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优质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6、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信守保守本单位的会计信息,除法规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否则,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给本单位的对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具体方法和基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会计人员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素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使会计人员所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会计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杂,责任更大,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在每个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俗称“内当家”,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可见一斑,因此,会计造假对国家和集体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可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2、法规约束是根本
目前我国对会计的监管主要是行政制裁,对造假的会计人员往往是受到通报批评及警告处方等行政处罚,而较少被追究刑事责任。没有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手段,很难使造假的会计人员意识到造假、违法犯罪的风险和成本。事实上,道德的谴责和行政制裁对会计的监管收效甚微,而司法介入才是会计监管的有力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会计人员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必须依据国家法规政策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依法理财。
3、加强会计规则规范与行为规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仍存在国家、企业和单位、个人物质利益的差别。这些差别往往在会计人员的行为上有所体现或有“倾向性”,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考虑。加之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的多样性,而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为有关方面及会计人员实现“倾向性”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会计信息难以完成做到客观、公正、可比。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除必须对会计的程序与方法通过各种会计法规、制度进行规范外,还必须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4、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财会人员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5、建立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包括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帐、记帐、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财经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社会监督一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的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
6、建立会计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促使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温床。
7、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较强的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会计人才。因此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7年
2、《会计法》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