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三)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四)应收账款管理
(五)结语
浅析银行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摘 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一项资产,但大额的应收账款若无法收回,亦将会令企业走入经营困境。目前,企业的应收账款额度在不断攀升,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银行信贷资金的质量,进而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通过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特点及影响,从银行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贷款管理的过程中更为有效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商业信用;应收账款融资
在金融系统工作的同志在与企业沟通时,常常会听到很多企业老板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抱怨说,销售收入不错,但却常常感觉资金紧张。翻看他们的财务报表才知道,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都挂着大额的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等这些应收债权,更为严重还超过流动资产的40%。这些大额的应收债权大量的占用着企业生产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资金,轻则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重则将会令企业关门倒闭,换言之,也会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因此,分析好应收账款的个性特点及产生的影响,银行也才能更好的做好贷款管理工作。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商业竞争迫使企业应用赊销手段扩大销售、大量批发和生产企业通过银行统一结算产生时间差异等原因给企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导向大多在于销售,认为只要货能出厂实现销售,就会有现金回流,也就能够使得经营得以维续。但往往企业家们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既不签订销售合同,也不订立分期还款协议,导致大额应收账款催收困难;在这种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职责不明,
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虚盈实亏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3月18日,在已发布年报的357家上市公司中,就埋着三种可怕的地雷:一是逾七成公司周转率偏低,在这 357 家公司中,有 258 家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占比72.6%,多数上市公司的账款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二是超过五成的公司应收账款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统计约有193家,其中有36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倍;三是超过八成公司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在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可获得坏账准备数据的公司有84家,其坏账计提比例的平均值为13.16%,其中,有24家公司计提比例超过平均值。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对占据我国企业总数2/3江山的中小企业来说,那更是苦不堪言。
(二)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业务往来以及在买方市场的作用下,必然会发生各种结算款项,导致应收账款频繁发生,余额不断增加,长时间持续下去,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致使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对“三角债”问题,前些年国务院总理曾亲自召开会议解决,可见处理好应收账款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处理好这部分流动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也是经营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之所以有如上情况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部分企业缺乏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监控体系,管理手段落后。②、是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增加销售额,一般将销售额与薪酬挂钩,并未将收款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于是,销售部门只关心销售数量,在对客户的诚信程度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就草率签订合同,往往采取分期付款、赊销等手段推销商品。这样一来,货是卖出去了,销售额也增加了,但引起应收账款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包袱,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③、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发育时期,诚信体系不够健全,部分经销商不讲信誉,追求眼前利益,只收货不付款,甚至恶意拖欠卖方资金,使得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严重干扰了企业资金周转。④、是由于财务管理和应收账款监管措施不到位,一些居心不良的销售人员认为有空子可钻,与其辛辛苦苦跑销售,不如冒险做上几次脱身不干。于是,内外勾结,或先在外地虚假注册公司,或者寻求一臭味相投的客户作为合作伙伴,前面几单业务都按时收货付款,等到取得信任后,再采取大量进货少付款,到最后根本不付款。 ⑤、是一方面由于部分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新政策和新知识学习不够,制度不熟悉,业务不过硬,使监督的职责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财会人员被业务人员的小恩小惠所迷惑,碍于面子不能理直气壮地监督。这样,会计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就大打折扣,致使一些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长期被拖欠
(三)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信用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信用期限。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四)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涵,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谨慎选择结算方式。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2)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门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已经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与客户对账,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以按其管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对账,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与货款回笼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还未收回的款项,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本文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业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当前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经营亏损,决不是一种个别的或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必然的、内在的原因,这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企业只有建立起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且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贸易风险,规范赊销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严格监督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实施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防范和减少拖欠货款的发生,才能使得到一种良性的发展。而银行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既不增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负担,又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方能实现银企双赢。
总之,企业必须正视目前面临的情况,加强清欠工作,减少应收帐款损失,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从而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
【参考文献】
[1] 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
2005,(6).
[2] 李建平.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管
理,2006,(3).
[3] 林钧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4] 李芳芝.浅谈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其管理[J].内蒙古电大学
刊,2005,(9).
[5] 张学华.新编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