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都是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和发展新趋势。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 容 摘 要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纵观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事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协助企业(组织)达到其目标,使得管理会计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与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等有关信息的信息系统。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及财务会计,理论基础不坚实,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随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作用更为重要,针对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加强对管理会计管理理论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与运用的研究,寻求加速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管理会计 目标 应用
论管理会计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在行动之前,根据需要在观念上为自己设计的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有了明确目标,就为行动指明了方向。“会计是人们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人类之所以有会计活动,必然出于某种动机或希望。由此追溯下去直至思维的起点,即最终的动机或希望,就是会计目的。”(傅磊《对会计目的的思考与探索》,《会计研究》1996年第2期)。管理会计的目标正是能够正确提示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它是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应以管理会计的目标为逻辑起点。研究讨论这一问题也是认识管理会计的最重要的首要问题,以便有效地指导管理会计实务,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
一、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
纵观其发展,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管理会计的目标紧密相连的。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所关心的都是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即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客观上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运用会计手段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和考核;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日益加剧,市场行情变化莫测,企业需要加强预测、决策工作,要求会计工作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有关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这两方面的工作是传统的记帐、算帐、报帐的财务会计所难以胜任的。这就必然刺激和加速具有预测、控制、决策、分析和考核等职能的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各种数学方法、行为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广泛应用于管理会计,使管理会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基本理论和专门方法的新会计分支。它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扩展了会计的职能,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正是人们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强大动力,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不论管理会计是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还是直接利用会计信息控制企业的资金运动,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组织最佳的经济效益,协助企业(组织)达到其目标,使得管理会计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和管理两门学科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必然与管理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管理,管理的任务都是要使组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有效的管理。而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以达到最大限度价值化的基本目标。管理会计可以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组织的实际数据和预计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即管理会计人员通过识别、收集、计量、分析、准备、解释和传达管理所用信息,为其组织创造相当大的价值。
二、管理会计的目标和发展新趋势。
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运行系统的目的,以及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整个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本质的能动体现,也是管理会计与会计的主要区别。 关于管理会计的目标,目前会计理论界有着不尽一致的看法,目标要定得科学合理,要让管理会计人员争取能够达到,并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确定能有所贡献。结合考虑管理会计现阶段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可以将管理会计的目标确定为管理会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种。
管理会计的总目标也可称为管理会计的最高目标,它要求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从事一切活动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企业追求单纯的生产规模,力求产品的产出量,人类在创造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长期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现实的、潜在的灾难性后果。在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同时绿色环保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新热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要求其必须重视自己的环保形象,担负起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实行科学的发展观。不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发展,是不能持久的,甚至会最终夭折。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社会效益的企业,是短视的企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时,出于职业道德,应当客观地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且以之作为自己的最高工作目标。
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也是管理会计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目标。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可以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组织的实际数据和预计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管理会计人员通过识别、收集、计量、分析、准备、解释和传达管理所用信息,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与规划、控制、决策、考核等相关的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为其企业创造相当大价值。但要注意的是,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在为企业提供有关信息时,不能单独地,就事论事地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的任何信息都应是在综合考虑了企业发展战略后所产生的信息。只有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站在企业发展的制高点,提供的信息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适用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随着与国际经济接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企业充分认识到,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管理会计目标提出了战略性的新要求,为我们重新审视管理会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传统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驱使我们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研究,建立符合管理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方法体系,以便很好指导实践。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它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所处地位,协助企业管理者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作为主要目标。外向型的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要收集分析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更要走出企业为本企业提供外部市场环境及竞争者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了解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以战略思想为指导,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加以完善和改进,克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些不足,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趋势发展,以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从管理会计时代发展到战略管理会计时代,既有理论和规律上的必然,更有企业现实运营中的必然。
三、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已有20余年,但回顾其应用与发展却不甚理想,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及财务会计。中国会计学会“九五”科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要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2002年9月26日中国会计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总结实施经验和吸收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同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结构,以便有效地指导管理会计实务,保证管理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因而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决策,管理会计就能较好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课题。但由于管理会计存在着诸多问题:1、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缺乏统一性、规范性。管理会计教材从结构体系到内容、方法都极不统一,很难找到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层次需要的实用教材,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学习、掌握及应用;2、管理会计缺乏严密、完整、有效的理论体系。从管理会计的定义上看出,管理会计是对各种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由于基本理论的研究未得到重视,因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方法的研究零乱分散,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3、理论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现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公局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行教科书中列示的方法与技术,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许多研究片面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所需数据资料成本太高,且难以理解,令决策者望而却步。4、缺乏对实践的及时总结与推广。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在70年代末才随着管理会计的传入开始的,有些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的但由于未及时将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致使直到今日,在实践中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企业仍屈指可数,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还有不少企业领导尚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往往凭经验办事。我国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管理会计还没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这些都是未能广泛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目标的完成情况。
要解决管理会计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对策:1、开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管理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探讨其它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因此,我们应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实践依据的法则和标准,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研究。2、抓好管理会计基础教育,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树立市场观念、动态管理观念、企业价值观念。因为企业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3、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从组织方面应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结构,改进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技术,并根据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4、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信息快速传递,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领导决策的需要。
总而言之,管理会计的目标之所以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正是在于能够正确提示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研究管理会计要从其目标入手,逐步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潘学模。管理会计学[二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罗勇,李定清。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四川:重庆出版社,2003。
(3)孙茂竹。管理会计理论思考与架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4)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5)李守明,冉秋红。成本与管理会计[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王风彬,李东。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