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历史原因 2社会原因 3企业自身原因 二、信用社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硬件问题 2软件配套问题 3政策支持 三、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农村信用社,这只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屹立不倒,如何才能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是需要摸索和探索的。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程度则直接制约着金融创新的手段。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就其规模及整体运用程度而言还远远落后于国内同行。本文作者试从对影响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出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所掌握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知识提出相应的对策。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同它的管理体制改革一样充满着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不变的,那就是逐步缩小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电算化方面的差距。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电算化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阶段,而且有点儿象中国的贫富分化现象一样,有使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造成如此不利情形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我们应当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变“望其项背”为“紧追不舍”甚至“迎头赶上”,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一词最早是由中国会计学会于1981年8月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它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即“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应用”的代名词 。
(一)历史原因
云南地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地区,云南的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也是起步最晚的,相比较其他地区是相对落后的。区域上的劣势是无法改变的。
(二)社会原因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了其较难招聘到大量的会计点算化人才,在人才招聘上相对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来讲,不具有优势,这就决定了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很难一下子就提高到多高的层次。
(三)企业自身原因
信用社底子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水平更是良莠不齐,这使得信用社电算化遇到了人才瓶颈。
二、云南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硬件问题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实现会计电算化时间较晚,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电算化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硬件基础作为支撑,而硬件的配无疑是需要大量资金扶植的,然而信用社长期以来微利经营,要筹集大量资金是个比较艰苦的过程。
(二)软件配套问题
电算化软件,erp系统,以及实施实时监控等软件都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撑,云南的农村信用社很难拿出自己的软件系统,只有到外边购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掌握在软件设计公司,这是比较危险的问题。
(三)政策支持问题
信用社的电算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扶植,没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很难取得成功。
三、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足够重视是加速会计电算化建设的必要保证。
一定历史阶段的会计环境制约着这一历史阶段人们的会计思想认识水平,而这一历史阶段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又制约着这一历史阶段的会计组织、制度、理论、方法的发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 。要想引起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足够重视,作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与主要领导的直接交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统一认识。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各种管理及决策功能的具体演示,使单位领导从及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角度对系统软件有种迫切需要的切身体会。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保证系统的易操作性,使得单位领导能够一学就会,即傻瓜式操作,不致因为操作的复杂性而让领导望而却步。其次就是系统的安全性,不致因为领导的错误操作而影响到管理系统甚至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即对容错功能有特别强的要求。
二是获得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理解与支持,以通过部门负责人影响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游说主要领导的方式促使单位领导从全局的角度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认真反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地减轻了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压力。三是通过与系统集成商的密切合作,开发出适应农村信用社现实需求的特色软件,以强大的系统功能引起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比如在农村信用社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以后,如果农村信用社能够适时开发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无缝对接系统,这无疑将促使财政部门最终下定决心将地方财政的主要资金存放在农村信用社系统,而不是如今的一小部分。
(二)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设立事业部的方式,整合对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统一管理。
实施扁平化管理被誉为新时期提高管理机关工作效率的最佳组合,而事业部管理方式则是实现扁平化的最佳途径。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在农村信用社还仅仅是处于讨论阶段,会计电算化管理作为涉及单位几乎所有业务的特殊岗位,完全可以率先引进事业部管理方式,这样既可以规避机构编制的限制,又同时明确了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将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由虚位转变为实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以联社为单位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设立会计电算化管理事业部,直接受会计电算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并对其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别设立专兼职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负责对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管理,受本部门负责人领导。在涉及具体项目的时候,与事业部相关人员一起组成具体的项目部,在项目完工以前,直接受项目负责人领导,不受原部门约束。项目完工,所有人员恢复原有编制。这样既避免了机关的过于臃肿和涉及具体事项时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又相应地提高了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培训,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
一项工作的成败,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多地来自于内部资源的整合程度,而其中人力资源状况则起着决定作用。农村信用社一向以点多面广而自豪,可是一谈到人员素质问题,莫不摇头叹息,莫不以历史原因形成的理由来搪塞。可以说,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未来的生存、发展乃至创新,会计电算化工作尤其如此。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必将对电算化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方面,除了要求具备常规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求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商务知识、以及会计、审计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综合能力方面,则要求同时具备学习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拥有,除了需要长期的工作实践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获得。
一是走出去,将农村信用社内部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各大专院校去进行深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
二是请进来,将农村信用社急需的高精尖专业人才吸收进来。在引进的同时,除了要注重引进目标的选择外,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后的稳定工作,不要前面通过千辛万苦选拔进来了,后面却不到三个月就走了一大半。
三是加强内部培训,通过聘请外部专业教师和内部专业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是注重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傅带徒弟,徒弟帮师傅,一带二,二带四的方式激发全体员工的互帮互学热情。
(四)树立全局观念,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保证系统用户随时获取有用信息。
经济学上常常会提到“信息不对称”这一概念,即信息的拥有者与信息的需求者之间由于对信息获取渠道、方法以及受到限制的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信息,从而有可能作出对信息需求者不利的决策。在企业内部,由于管理者对信息的各种不同需求无法完全得到满足而无法作出决策,甚至作出错误决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传统的信息收集工作通常由决策层授权给相关部门去具体负责,而决策层往往只是根据相关部门提交的报告作出职业判断。由于相关部门信息收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收集的时间较长,二是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对有用信息的忽略,三是对决策意图的不完全认同等,都可能导致报告信息的不完整,从而影响到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当企业信息实现了充分的共享以后,一是部分领导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获取相关信息,通过独立分析,能够及时作出应有的决策;二是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对外提供信息的一致性。实现信息的共享一方面可以在系统开发的时候就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力量,尽可能地提出各种合理需求,将系统设计成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思想,在主模块中预留各种标准接口,随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系统对接;再者可以通过设计中间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引进计算机并行审计技术,切实防范大案要案的发生。
有效的信息系统控制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许多人认为信息系统控制是一个技术问题,应该由技术人员负责。事实上从控制手段和特点来看,信息系统控制以手工控制为主,需要企业上下各级组织机构和各类员工的参与,需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 。
一是规范传统的人工控制程序,保证电算化处理前的数据资料的合法性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后的帐表资料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对各环节会计人员操作程序的合规性进行监督。
二是引进和强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审计程序对人工及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和复核,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传统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多为事后监督,即在前台业务处理完毕以后,将所有原始及记帐凭证交事后监督人员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将所有凭证在事后监督程序中重新录入一遍,然后由计算机或人工对处理结果进行核对。这种处理模式对于集中式事后监督来说,一是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前后台操作至少间隔半天时间,对于发现的问题无法及时予以纠正;二是重复劳动的工作量较大,加大了人力资本,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有必要引进计算机并行审计技术。
计算机并行审计技术(Computer Concurrent Auditing Technique)是指在应用系统对其业务系统进行处理时,同时采集审计证据的技术。即计算机审计工作与正常业务处理同时进行,对业务流程及计算机系统进行全程监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业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云南省基本已经实现了地市联社范围内的通存通兑,沿海一些省市已经实现了全省联网,武汉市农村信用联社也已经加入了银联系统,由其发行的“信通卡”甚至可以走出国门进行消费。但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整体差距仍然很大。中国银行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招商银行于1997年4月推出国内首家网上银行。截止2002年底,设立银行网站的国内商业银行31家,农村信用联社有6家,占到了19%,可是只占全国农村信用联社的总数的0.24%,地市级以上联社总数的8.33%;开展交易型网上银行业务的21家中,农村信用联社有3家,占到了14%,可是只占全国农村信用联社的总数的0.12%,地市级以上联社总数的4.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应该就是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真实写照吧!
参 考 文 献
1、艾文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4期
3、熊丽斌.《会计电算化发展若干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5期
4、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
5、华胄,王定讯,李立志.《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第120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