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电算化人员现状
2.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情况。
3、电算化安全方面的情况。
4、电算化普及与应用的情况。
二、会计电算化现状存在的原因
1.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2. 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暂无完善统一的标准。
3.电算化的安全、保密得不到重视和正确认识。
4.电算化的普及与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就计算机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
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2.统一软件开发标准是未来电算化的必经之路。
3.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解决安全、保密问题。
4.普及与培训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担负起责任。
内 容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总体来看,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大多数企业完成了手工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并为全面开展电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人民币与美元对接后,中国企业将以更快更准的速度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发展好我国的电算化事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好会计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优势,加速会计信息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为企业服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总体来看,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大多数企业完成了手工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并为全面开展电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人民币与美元对接后,中国企业将以更快更准的速度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发展好我国的电算化事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好会计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优势,加速会计信息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为企业服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电算化人员现状
一是新老电算化会计青黄不接,一方面是会计业务精通、会计法规知识精熟的中老年会计对会计电算化知之甚少,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在电算化业务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则是一批计算机水平较高,能快速掌握电算化业务技能的青年会计人才,却不能吃透会计法规政策,熟练的处理复杂的企业会计业务。二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度缓慢,企业即无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无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计划,在会计电算化人员使用上得过且过, 习惯于选聘已具备条件的会计工作人员,而对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电心。
(二)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情况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础,但会计软件的现状却是发展很不规范,并没有统一的开发标准,数据库基础不统一、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应用环境不统一,重复开发过多,会计软件之间不兼容,会计数据处理缺乏稳定性,商品化软件暂时还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在会计软件的引进上比较盲目,特别是领导对电算化没有认真的调研,会计电算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是领导眼中的形象工程,在引进电算化的过程中随心所欲,没有完备的企业会计电算化计划,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与应用,有的软件只停留在如工资发放、报表制作等简单的应用阶段。
(三)电算化安全现状
从总体看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堪忧。一是各企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没有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配不明确,或光有制度没有控制。二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重视,一定比例的业务计算机没有安装防毒软件,特别是对U盘病毒等新型介质的传毒情况没有防范措施,没有电脑防毒的安全机制,甚至有用业务机上网聊天情况发生,给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三是对非预期的安全事故没有应急机制,如电脑中毒导致的系统崩溃、磁盘因静电用因出现的数据消灭、机房消防事故发生引起的整机毁损等原因可能导致的电算化数据灭失,没有事先作出可能性估计和数据备份,导致在发生非预期事故后电算化工作停顿,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电算化普及和应用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应用,我国的电算化普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电算化替代手工账的条件,但部份中小型企业仍然沿用手工账的方式进行核算,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企业开展得较好,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从应用上来看,许多企业仍然采用两种核算方式并存的方式,单位上设置了电算化会计的岗位,但仍然以手工账为核算标准,这样实际上将电算化的作用弱化了,达不到减轻会计核算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目的,更谈不上将企业会计从繁锁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了。
二、会计电算化现状存在的原因
(一)人才问题制约了电算化的发展
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大批即精通会计业务和会计法规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但现状恰恰相反,可以说人才问题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才发展的梯队没有跟上电算化发展的需要,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仅仅熟悉处理手工业务已经不能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但一大批多年精通会计业务的财务工作人员已年届中年,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对计算机操作比较陌生;另一方面,企业又很难找到会计实务精通、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电算化人才上存在一定的真空,影响了企业电算化的整体推进。二是单位领导对企业财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不重视,认为公司招聘的是适合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自觉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所以对招聘后的财务人才培养工作不闻不问,也未制订任何关于人才培养、奖励、晋升规划,未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作为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影响了财务人员的学习自学性。三是重理论轻实务、重证件轻技能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的为企业提供能即插即用的高效人才。
(二)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暂无统一的标准
我国的会计软件业在上世纪90年代步入了发展的青春期,金碟、用友、金算盘等知名软件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发与普及的。但十几年来,我们都没有解决会计软件开发混乱的难题,随着软件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会计软件开发商不得不在软件还未开发成熟时就提前投入市场,所以模块简化、功能简单、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多种需求。同时,我国的会计软件业从最开始就没有制定开发标准,各软件开发商不在一个基础平台上开发各自的软件产品,数据库平台和数据接口不统一,影响了会计软件向标准化发展,制约了电算化业务向网络化、一体化发展。从应用上来看,不计成本盲目自主研发,不考虑公司需要选择不适合财务体系的会计软件,为节约成本采购模块少、功能低的会计软件,是部份公司电算化工作引进方面的主要问题。而公司、公司与子公司、公司与各部门没有统一引进会计软件的规划,导致数据接口不统一,财务数据不能转换使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不能发挥真正效用,也是造成电算化软件应用低效能的主要原因。
(三) 电算化的安全、保密得不到重视和正确认识。
在原有的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在纸张上,如果会计资料被修改,可能通过审阅手工资料来查找事故原因,进而追究责任。但是,电算化资料与手工资料的安全保密有天壤之别,原来的纸质资料被直接记录在光盘或者硬盘上,在技术上对电子资料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给电算化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份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往往不能正视这些问题,或对电算化数据的安全控制完全不予相信,从而在电算化工作的开展上抱消极态度;或不重视电算化数据的安全保密,对业务操作流程不进行严格管理,对内部控制程序和不相容职务的执行不加控制,电算化系统漏洞百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丢失、毁损、泄密。
(四) 电算化的普及与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
重硬件建设轻人才培养与软件培训,是多数企业电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花钱购买了较好的设备和会计软件,但电算化后发如何应用好,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却没有予以重视。所以没有组织员工进行软件培训,没有对通用软件的适应进行改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维护工作也没有专人负责,实际上没有真正达到普及电算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会计软件公司在卖出软件后,没有对企业的电算化建设负责,没有主动联系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人对软件应用组织培训,也是造成电算化普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就计算机行业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企业领导必须重视会计工作复合型人才的培训,把财务人才的培训作为财务团队建设的基础。一是建立对领导财务人员基础资料进行完善,每年通过技能比赛充实人员资料,对财务人员的技能操作与业务知识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制定好企业财务人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与操作培训,同时将业务水平的提升与职务晋升、工资增长直接挂钓,以此增强员工自觉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兴趣,成为企业需要的业务精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对现有企业中存在的青黄不接现状,可以通过老帮少、少帮老的组合来增强电算化业务技能。即老会计在账务处理、业务审计上对公司的账务进行把关,电算化会计则负责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同时对电算化软件与数据进行维护。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老会计帮助年青的电算化会计学习会计业务、会计法规方面的知识,电算化会计帮助老会计熟悉计算机操作与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业务水平,推进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二)统一软件开发引进标准是未来电算化的必经之路。
在开发方面,国家电算化委员会应成为一个电算化标准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电算化开发的标准研究与规范工作,建立电算化标准审查批准制度,从数据库平台,电算化功能模块、电算化数据接口、电算化审计数据引用等方面对开发的电算化软件产品进行审核,从而统一开发标准。从引进方面,各企业在引进时应对本单位的电算化程度、电算化需要进行论证,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组织进行论证,得出引进结论,避免盲目开发、引进电算化软件,至少在相联公司、公司内部、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引进能准确进行数据对接的电算化软件。
(三)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解决安全、保密问题。
电算化建立后的安全问题来自于内部控制,一是国家应该从立法上对危害电算化安全的行为作准确的定性,避免在发生窃取、毁损电算化资料的行为后无法对其进行定性,难以从法律上对安全事故进行防范。二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应该不光摆在纸上,而是应从加强每个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特别是应将职务责任划分到相应职务中加经落实,在发生事故后按岗位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通过严肃安全制度来保证电算化数据的安全。三是电算化资料的保密,必须通过加强业务操作过程控制防范,每个岗位都有软件操作账号和操作密码,但都不涉及到数据备份与数据输出,只有电算化档案员有职权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同时也对电子数据保密负有单一责任。
(四)普及与培训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担负起责任。
财务的电算化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培训,不只是电算化企业的行为,而应该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通过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使我国的电算化事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新会计电算化 张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