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一种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赊销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毛利、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诚信危机的背景下,由于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赊销这一营销策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应收账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是不是能顺畅流通。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缺少血液,轻则“营养不良”,重则“奄奄一息”,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现实中很多企业正是因为资金周转不良而破产,倒闭。所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应收账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应收账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应收账款比例过高,占用额度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当中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是20%。应收账款比重过高在表象上表现为企业的库存减少、利润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其他单位所占用,这使得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减少,周转效率不高。当应收账款的比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将会面临流动资金缺乏、周转困难的局面,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持续发展。
应收账款的回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赊销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毛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诚信危机,在企业的现实经营活动中,应收账款的回收比较困难,回收的时间和金额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的赊销行为一方面会使企业增加市场份额、减少库存增加毛利、增强市场竞争力,但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回收困难的情况。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状况无疑会导致企业债权的积累,使得企业发生坏账、呆账甚至损失的风险加大。
(一)应收账款对企业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导致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关系,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优势,通过广告宣传、价格战略、质量优势等与同行业展开激烈竞争,赊销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实际上,企业的赊销行为为客户提供了获取产品和流动资金两种好处,在产品质量等相当的前提下,赊销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
2.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增加毛利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零存货”的管理理念已被众多企业管理者接受,减少库存意味着企业能减少持有存货的成本,如存货的仓储费、管理费用等,而赊销是促进销售的有效手段之一。此为,由于我国目前执行的是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赊销在兴盛应收账款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1.夸大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虚增了利润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当期发生的销售业务无论其款项收到与否,都要确认收入。企业的赊销行为产生的收入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增加,但由此增加的利润并没有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同时,企业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要求,在期末要对应收账款采用适当方法计提坏账准备,而一旦企业发生的坏账超过了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就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坏账损失。因此,由于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虚增了企业利润。
2.企业现金流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企业的赊销行为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并没有形成现金流入。而企业在赊销行为中所发生的流转税的支付以及所得税的支付可能都会引起企业现金的流出,此外,现金利润的分配也会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随着赊销行为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应收账款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将使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缺乏的困境。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保护意识不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1.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保护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市场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量占据市场份额,为了稳定客户源增强市场竞争力而采取赊销的方式,但企业往往只重视客户数量而忽略了客户质量,甚至在赊销方式下不签正式合同而仅是口头协议。在客户违约、不守诚信的情况下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而企业往往为了稳定客源不愿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面对诉讼的高成本和法院判决执行难的现实情况也使得企业放弃了用法律维权,而是被动的等待或放弃应收账款的回收。这使得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流动资金不断减少,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再生产以至生存、发展。
2.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毛利,在对客户信用情况下吧了解清楚的情况下盲目赊销,只看到赊销带来的企业利润的增加,却忽视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被占用,甚至有的企业不考虑市场情况,盲目下达销售指标,将销售数量与销售人员的薪金挂钩,而没有将应收账款的收回纳入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范围,从而导致一些信用程度低的客户恶意拖欠企业贷款,使得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是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取得应收账款之后,企业没有按客户信用等级管理应收账款,没有落实应收账款的催讨责任,使得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责任不清、难度加大。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健全、科学、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顺利实现其经营目标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制定严格、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不力,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犹如一纸空文,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表现在:有些领导在没有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的情况下直接批准赊销;赊销活动没有第三方的公正和担保;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回收清算的监督制度;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没有及时的核对账目,使得企业财务核算与销售不衔接的问题无法及时、准确的披露,最终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数额不断增加却不能及时清算,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此外,应收账款资金的回收应是考核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指标,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将销售人员的薪金报酬与销售量挂钩而不是与应收账款资金的回收挂钩,本末倒置的激励制度虽然能起到调动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三)信用制度不合理
信用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对失信企业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失信的机会成本过低,这从另一角度来说即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二是企业自身信用制度不完善。企业往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盲目赊销,对客户的偿债能力以及履行偿债义务的信用等级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估,并没有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赊销制度和信用政策,使得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数额不断增大,很多债务账龄过长,回收困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加大。
(四)应收账款催收方法单一,制度不合理
企业在赊销活动中可能对用户信用进行了分析、评估,但也无法避免部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的回收。对于不能及时回收的应收账款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催收政策和方法。然而在现实当中,有些企业重销售、轻管理,把重点放在扩大市场份额上,而对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没有制定合理有效的催收政策和方法,即使制定了催收政策和一些方法,但手段单一,方法不够灵活,应收账款催收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信用管理制度
对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信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赊销前对客户信用的审查,制定合理的赊销标准,要防止信用高标准引起的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的减少,同时要防止过低的信用标准导致坏账损失的增多。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确立财务与销售业务的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责任
制定严格的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责任,确保相关业务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并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有效制度。企业销售部门负责管理日常的销售业务,如归集订单、与客户签订正式书面合同,催收欠款,负责符合合同规定的退货业务和销售折让审核批准,具体执行企业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信用政策。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对销售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建立科学、合理的坏账准备提取制度,督促销售部门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并对销售部门的催收情况进行分析,合理估计应收账款风险和坏账损失。仓库管理部门应负责产品的入、出库情况,严格把关,确保各项资产相关单据、数量的完善、真实,并保证资产的安全。
2.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建立严格赊销审批制度,杜绝领导随意批条、销售人员私自赊销甚至挪用回收的应收账款的现象。建立各级人员批准赊销的级别权限,明确销售人员、销售部管理人员批准的赊销金额的最大限额。执行谁批准、谁负责的制度,对回收困难或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由批准赊销的相关人员负责催收。
3.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坏账准备的提取制度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所提供的分析表可以判断企业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的依据。应收账款账龄越大,说明能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应按照账龄时间的长短采用相对应的回收方法。
(三)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法
企业应在重销售的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催收的管理,将催收业绩与销售人员薪酬挂钩,建立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销售人员对催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法,实现催收方法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方法和信用政策,如对账龄过长的客户可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提供一定的现金折扣激励客户今早还款等。
参 考 文 献
张立靖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衡量与防范措施》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出版
何永明 《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分析》,全国情商(理论研究)2010年出版
(3)叶群利 《浅论应收账款的管理》 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