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关系
四、利用内部控制有关原理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 容 摘 要
新《会计法》非常重视会计监督的作用,并把内部会计监督摆在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既是企业不可逃避的一项法定义务,也是搞好内部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来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呢,本文打算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首先,介绍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三大要素、设计原则、基本形式。
其次,描述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含义、内容及基本要求。
再次,论述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监督的关系。指出二者的对应关系,说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实际上是借鉴吸收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其本质就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最后,论述利用内部控制有关原理来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在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应根据内部控制三大要素,即: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制定有用的控制程序,并且注意利用信息化原则、系统化原则、标准化原则。
总结全文,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源头控制作用,再次强调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浅谈对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监督的认识
新《会计法》非常重视会计监督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会计监督分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两部分。其中,内部会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外部会计监督的目的也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到位。建立、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既是企业不可逃避的一项法定义务,也是搞好内部会计监督的前提条件。那么,到底怎样来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呢?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监督 要素 原理 形式 关系
一、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充分有效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经营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广义地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供应业务子系统、生产作业控制子系统、销售控制子系统、会计控制子系统、劳动人事控制子系统等。
(一)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以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1、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建立和贯彻内部控制政策时对内部控制政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的总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包括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哲学、素质能力以及对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人事政策和实务等因素。
2、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经济业务,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系统的核心是处理经济业务,它应该能为每笔经济业务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交易轨迹。
3、控制程序。是指管理当局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可以单独应用于某项经济业务,也可以广泛地加以应用。一般来说,控制程序又可以分为授权批准、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等几项。
(二) 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当遵循的准则,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信息化原则。即任何内部控制在设计时应考虑能否保证其产生的信息是真实正确的,并要保证信息传输渠道畅通无阻,信息反馈快捷及时。
2、系统化原则。即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把内部控制看作一个系统,一定要充分考虑系统特性,要运用系统观点、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分析等方法。
3、标准化原则。要使设计出来的内部控制能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有效应用,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到以下各项标准要求:合法性、适时性、科学性、有效性、可容性。
(三) 内部控制的基本形式
依目前国内公司、企业所行内部控制的成功案例来看,内部控制的基本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织架构控制。这是对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控制。其具体内容包括两项:(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通常应当分离的职务是:授权批准与执行的职务;执行与审核的职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等。(2)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这种要求应包括: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不受其他组织部门的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付诸实施中必须经过两个不同部门,并保证在相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2、授权批准控制。就是企业内部任何部门或者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执行,否则不允许进行,这是为防止滥用职权和保证既定方针如实贯彻的保证措施。要实行授权批准控制,首先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的程序,其次须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都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3、预算控制。是企业按划定的计划期间,应用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各项经济业务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交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预算的落实。
4、实物控制。是企业为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限制接近。严格控制无关人员接触实物资产和有关记录;(2)定期清查,一般是每个季度或年度,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核对帐实相符情况。
5、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可以认为是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财务活动与会计核算,即审查其是否合法、合理,它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正确有效地执行。
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和有效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出发,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保管人员以及负责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为了有效监督、控制业务事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防止差错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等,必须明确经济业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权并进行必要的职务分离。
(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涉及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其决策和执行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严重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
(三)进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清查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查明帐实是否相符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可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四)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各单位应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关系
比较《会计法》关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与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不难看出:
“会计事项相关人员职责权限应当明确”与“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这两项具体要求无一不体现了内部控制基本形式里的“组织架构控制”及“授权批准控制”的实质内容,即职务分离、授权批准、相互牵制等;“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程序应当明确”,这一要求具体反映了“实物控制”这一内容;“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的要求体现了内部控制形式中的“内部审计控制”这一内容。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知,《会计法》关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实际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借鉴和吸收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精神和原理。事实上,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四、利用内部控制有关原理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由于内部控制理论相对成熟,它又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存在上述密切关系,因此,可以借鉴内部控制有关理论来指导我们建立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一)根据内部控制三大要素在考虑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要高瞻远瞩,统观时空全局,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为内部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这就要求管理当局重视会计工作,端正对会计监督的态度。会计监督的效果受会计人员本身以及企业领导人法制观念和素质的影响,从企业实际会计监督的基本面上看,端企业饭碗,替国家做事的会计人员,往往不能完全履行《会计法》所赋予的监督职责。“忠孝不能两全”是许多会计人员的苦衷,大多数企业会计认为,只要企业不出“大格”,就应该与企业同舟共济,如果事事都叫真,到头来,“爷爷不亲,奶奶不爱”,落了个“吃里扒外”的骂名,对自己不利,如果再有企业领导限制企业会计监督的范围甚至直接阻碍会计监督工作,企业会计就必然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法律约束,是保证会计监督不走过场的关键;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结构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完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要求搞好会计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关系。总之,企业应努力消除一切对会计监督产生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
2、要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作到:确认和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并真实地加以反映;及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并作出适当的分类;能准确计量经济业务发生的货币价值;能完整、清晰地提供会计线索;在财务报告中充分表达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
3、要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有效的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进行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明确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能有效防止错弊;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和账单,应保证经济业务得到正确记录,限制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等等。
(二)根据内部控制设计原则,在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时,应考虑:
1、利用信息化原则。要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工作程序上保证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与使用的及时、正确、有效;应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各级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保持会计信息传递通畅,流向合理;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能及时反馈等。
2、利用系统化原则。由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引进会计领域,企业内部各组织间都靠信息来沟通,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要根据系统思想进行规划;依据系统观点来设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功能;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结构。
3、利用标准化原则。要求在设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应以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不得违法处理(即合法性);要求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与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即适应性、科学性);要求能有效地防止企业会计错误与舞弊的发生,产生效率和效益(即有效性);在制订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要注意保留相当弹性,留有余地,以增加其可容度,以便适应未来的修订和补充(即可容性)。
新《会计法》增加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的内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应当突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完善,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在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同时,受职业道德的约束。从经济事件来说,一切恶劣思想行为付诸实施的开端,一切违纪犯罪事实的切入点,都若明若暗潜伏在每日发生的会计业务之中,难以瞒住会计人员耳目。若从源头控制,要比案发后查处、遏制社会腐败最及时有效,社会耗费最少,成本最低、危害最小。从实际来看,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单位,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引起国人震动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国投”)破产事件,就是由于该公司长期内部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致使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最后被迫进行破产清算。“广国投”内部监督机制严重弱化,会计监督乏力是造成其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广国投”事件的教训说明,会计监督应当也必须成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强卫士,现阶段会计监督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加强会计监督也相应地显得更为迫切。
参 考 文 献
[1] 李凤鸣;《内部控制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
[2] 朱荣恩;《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国审计出版社
[3] 注册会计师《审计》教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会计法释义与实用问答》;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5] 乔世震;《会计案例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
[7] 郑石桥、周永麟、刘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立信会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