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二、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
(二)财会监督机机制要到位
三、当前村级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村级集体收支项目混乱。
(四)管理制度缺陷。
(五)财务监督不力。
四、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会计资料管理。
(三)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四)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会计队伍。
(六)定期开展财务审计。
(七)真正做到民主理财。
(八)建立乡镇会计管理站。
内 容 摘 要
村级财务是我国农业集体最基本的核算单位。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乡村会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全面核算、反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村级财务是我国农业集体最基本的核算单位。随着农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乡村会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全面核算、反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村级会计管理中存在会计基础薄弱,监督机制不到位,财务公开制度未真正落实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矛盾的焦点,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二、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
1、账簿设置要规范。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要按规范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凭证的使用和管理要规范。记账凭证填制和使用要按规定填写,未取得原始凭证而不能白条入账,不准会计一人兼数职,既收款又开票还记账。
3、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建立会计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和出纳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对所经业务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4、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村级会计档案包括农业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协议,各项财务计划扩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等。
(二)财会监督机机制要到位
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的规定,财会监督来自两个方面:
1、来自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以检查或接受举报、查证落实的形式实现。
2、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是以村集体群众选举产生的成员代表为主、有关村干部共同参加的民主理财组织,它有权监督财务计划、收益分配方案、承包合同的执行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的使用情况等,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形式。
3、群众的监督,是要求村合作经济组织按月或按季公布收支明细表及有关账目,年终进行全面的财务检查和清理,公布全年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
三、当前村级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1、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2、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多数村社没有成型的帐簿,记帐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半年甚至隔年做帐,极为混乱;有的单据无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有的记帐单据散失,无据可查。3、记帐方法不规范。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记帐方法统一于借贷记帐法。而村级财务中,一些村委会仍采用“增减记帐法”,而村民组则采用“现金收付记帐法”。有些村委会计如同出纳,采取流水式记帐方法,一旦出现差错,很难查找。另外,记帐、报表编制不及时,财务信息缺乏时效性,有的村委会计当年的凭证第二年才入帐,某些收入凭证,累计半年甚至一年才入帐。报表有的编制迟缓,有的一年才编制一次报表。4、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设置“提成”科目核算所属企业上交的承包利润,设置“私人投资办厂投入”科目,核算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村民组则设置一些诸如“总收入”、“总支出”科目核算,这些均不符合新会计制度。5、不按规范核算支取现金 有些村委会连最基本的现金出纳制度都不健全,甚至村干部人人都可以收钱,人人都可以花钱,不受任何约束,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会计有时图省事,当好好先生,借款人借款时既不盖章也不签字,以致造成不应有的矛盾和纠纷。另外有些出纳员在填写现金支票时不规范,大写金额前留有空隙,小写金额前又没写人民币符号“¥”,给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多提现金致使出纳员有口难辩,造成不应有的损失。6、收款票据不规范 有的村委财会人员在向农户收缴“三提五统”款、县乡公路建勤费、粮食定购任务差价款等费用时,给农户开的收据只写“收‘三提五统’款合计××元”,各个项目不写清楚,在入帐时,粮食定购差价款就漏掉了。另记帐凭证附件不完整,某些收取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凭证,只附有“收款收据”而未附土地征用合同或协议。有的在发货票的填写和入帐上不规范,发货票不填写事由、用途,也没有经手人、验收人签章,财会人员如不严格按章办事,不检查即入帐或付款,日久之后谁也说不清楚。7、错帐更正方法不规范 不同的错帐要采取不同的更正方法。例如,记帐所依据的记帐凭证错误,无疑依据错误的凭证记帐簿记录也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更正,要采用红字冲销法,而某些村会计为了省事,往往采用划线更正,这是不规范的。有时帐簿记错,还常采用随便刮擦,以药水退色或乱用红黑水等错误的更正方法。另外,还存在错帐更正不及时的情况,如有一村会计在给某农户结算一笔农机作业费,开发票时少算了一百元,当时并未及时找当事人纠正,年底结算时,会计按纠正过来的正确数额收款,这一农户拿出当时开的发票不认帐,无奈会计只好赔偿100元。3、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4、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5、会计档案管理不严 某些村委会的会计凭证,一直不按规定装订成册,对于一些重要单据如拨付款单据,主管会计也不及时整理单独立卷保管,而是随便存放。各种会计档案没有按规定如期归档保管,按规定程序销毁等。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会计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绝大部份村社会计人员,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不懂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有的村社无专人管理财务,村支书当家管钱管帐,既是财务审批人,又是会计、出纳,一人独揽,一个口袋装票子,一个口袋装条子。
(三)村级集体收支项目混乱。有的收支项目不按规定设置,或随意设项摊派集资,有的项目应收却未收足,有的项目又出现重复收费。专项收支不清,村里卖地,建公路补偿及水电费征缴款项不清;
(四)管理制度缺陷。有的村根本就未建立与财务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对管理者制约不严。有的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五)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缺乏专门监督机构对村财务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帐册混乱不清,财务收支既不公开,也无人监督;有的乡镇虽有监督机构,但却未认真履行职能,更缺乏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相关制度,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村级会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会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会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
四、加强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1、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会计制度 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现金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实施,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2、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3、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4、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5、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6、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三)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四)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会计队伍。现有的会计人员一般是由各村选派的,虽然其业务受政府农经部门指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受村委领导意志制约,无力行使会计职权,当会计人员不合村领导的要求时,就要被批评指责甚至撤换,致使会计人员调换频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正常衔接,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六)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八)建立乡镇会计管理站。针对当前乡村两级会计存在两线管理,机构重叠,权责不明问题。笔者设想,建立一个乡镇会计管理站,推行会计委派制。具体做法就是乡级财政所和农经管理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财政所所长兼站长。乡镇会计管理站全面推行“管理权在乡,所有权在村,村报帐,乡核算”的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各村主办会计人一律由站上委派,原各村会计一律改为出纳会计。村里只设一本现金帐和留有规定数额的备用金,总帐、明细帐、记帐凭证和大部分资金一律由乡镇会计管理站代管。各村出纳每月初必须要把整理好的上月各种报表和收支单据报到乡镇会计管理站,从而做到统一审核,统一入帐,日清月结,有条不紊。
此外乡镇会计管理站还承担着宣传贯彻落实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工作;制定财会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各种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建档,实行网络管理;负责进行乡村财务大检查;评选和表彰先进的财会集体和财会工作者等各项工作。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