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业绩的评价方式
(一)传统国有企业部门业绩评价的常见方式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部门业绩评价方式。
(三)各种部门业绩评价方式的对比,但财务评价都是不可少的
二、部门业绩财务评价的意义
(一)财务评价的地位
(二)财务评价的积极作用
(三)财务评价的现实意义
三、部门业绩财务评价的指标设置
四、部门业绩财务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财务评价的局限性
(二)财务评价的滞后性
(三)财务评价的单一性。
内 容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部门的业绩评价,期望通过科学合理的部门绩效评价,以达到不断提升和完成战略目标的目的。部门绩效考核成成为了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绩效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方式,部门财务的评价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企业部门业绩的财务评价有其积极意义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点。因财务评价指标设置的不合理和片面强调企业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会使企业的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只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系统的综合考虑,做好企业的部门业绩财务评价,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部门业绩的财务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十分重视的工作。在绩效管理中,部门业绩的财务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做好企业部门的业绩财务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部门业绩的评价方式
部门业绩的评价,是对一个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考核和评判。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部门业绩的评价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传统国有企业的部门业绩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部门业绩的评价具有很浓的政策因素。部门业绩的评价属于目标任务型的评价考核,一切以完成任务为主。常见的评价指标主要有税利指标、厂量、产值、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安全事故率、成本费用率等等。
比较常见的的考核办法就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经济指标,签订经济责任书。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的部门业绩评价方式
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产权界定比较清晰,企业内部职能分工较为合理。对部门的业绩评价是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但在具体指标的设置上,能够比较充分的论证企业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结合,考虑企业的成长,且企业的经营情况具有更高的透明性。如华能集团在1997年把以合同为基础的管理责任系统改为业绩考核制度。华能集团调整了考核指标,以反映经营效率和过程控制,如采用了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它比率。同时,为了体现债务风险和偿债能力,以及改变华能集团存在的高负债现象,华能集团用总资产收益率代替净资产增加值。随着改革的深入,华能集团的电力生产子公司成为自主经营的企业。对于电力生产子公司,新系统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采用了电力产出、利润、贷款偿还和安全措施等指标。对于那些主要从事对能源公司进行管理的分支机构,则使用了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三)各种部门业绩评价方式的不同,但财务指标的评价占有很大的比重。
从现在的管理思维中,企业都是比较注重部门业绩评价的,对部门业绩的评价,也都强调一个科学合理性。常见的部门业绩评价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基于企业目标的绩效评价
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简单的下达税利指标。部门只要将
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完成,各项考核就可以得到好的评价,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这种考核方式的的主要缺陷是,没有对投资效果进行考核,从而会出现部门投资失控的情况。在“目标绩效考核”模式中,财务指标是最主要的指标,部门负责人对所有工作的重点都是集中在以完成财务指标为主。 2、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考核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是建立在企业战略上的一种考核方式。而企业战略中,财务指标也是首选的重要指标,在关键指标考核体系中,财务评价一般会有40%-50%的比重。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部门业绩评价
运用最广泛,或者说被大部分大公司接受的业绩评价就是哈佛大学管理会计教授卡普兰设计的综合计分卡,鉴于短期承包制对企业有致命的影响,综合计分卡在很大程度上能摆脱某一个责任单位或者某一个人的短期行为。要把各个方面的业绩和公司的利益联系起来,最大的要点就是将战略和公司每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综合记分卡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一个公司要取得长足的、全面的发展机会,就应该在各方面来衡量其事业部所作的贡献。”综合计分卡作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财务目标、客户目标、内部业务培训和学习与成长。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公司整体、每一个责任中心,甚至可以用来衡量某一个职能管理部门。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考核系统联系起来。它既包含了财务指标,又通过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的业务指标,来补充说明财务指标,这些业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这样,就使一个企业能够一方面追踪财务成果,一方面密切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进展,这样就使企业既具有反映“硬件”的财务指标,同时又具备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软件”指标。
二、部门业绩财务评价的意义
在企业的管理思想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对各种管理新思想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的认为,传统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企业的一些其他指标。比如:企业只要有一直优秀的销售队伍,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企业就可以利于不败之地等等。其实,无论管理的方式方法如何改变,财务评价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财务评价的地位
财务评价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主导地位。在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上市公司,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都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企业的财务评价具有主导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一些企业,衡量一个管理者的能力就是以财务评价指标为主的,财务指标完成了,各种奖励,肯定的因素可以将其他一些不足掩盖掉。
(二)部门业绩财务评价的积极作用
部门业绩通过财务评价的方式对企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财务评价通过财务类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利润指标、投资收益率等可以比较客观的放映部门的经营情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管理中的部门业绩评价提供了真实、直观、容易比较的数据。
通过财务指标的比较,能够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注重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利于维护股东、出资方利益,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财务评价的现实意义
通过财务评价,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作出评价。目前,许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如了新的观念后,纷纷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的重视质量、客户满意度等软性指标。实际上,尽管各种软性指标具有战略意义,但最后都要与财务指标相联系。
财务评价的现实意义就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直观的、客观的评价依据。这是一些定性考核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学习进步等无法代替的。
三、部门业绩财务评价指标的设置
在对部门的业绩进行财务评价过程中,指标的设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财务指标设置的科学与否,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有各种类型的企业,部门也有各种不同的职能划分,在强调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财务指标。
根据职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
部门职责和分工的不一样,决定了财务指标的选择一定是不一样的。如销售部门是以实现销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在财务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就应该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为主;研发部门是以产品研发为主要目标,对财务指标的设置就应该考虑的主要是成本费用问题。行政管理部门是以管理为主,考虑的就应该是管理费用(办公费用、接待费用)。
应根据各种情况,合理确定财务评价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的比重。
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财务评价指标只是一个层面,应根据部门工作职责的不同,确定合理的比重。销售部门的财务评价指标所占比重可以到80%,但生产车间可能就只是20%,因为生产车间的考核指标应该更多的体现在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成品合格率的提高等方面。
设置合适的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考虑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考虑与战略目标相结合。
财务指标定的太高,部门无法完成,有在好的激励机制,也不能激发部门提高业绩的积极性。指标定的太低,不具有挑战性,同样无法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在有的情况下,因指标设置不合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有一个国有企业,正常的年度利润是2000万元,2000年以前一直都经营的不错。2000年,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了一个实现年度利润2500万元的指标,必须完成,完不成的话,就要撤掉企业经理。企业经理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增加销售,降低成本,终于完成了指标,但是到了2001年,利润指标又增加了500万元,变成了3000万元。此时,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已经到了极限,暂时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经理为了完成任务,就开始使用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已达到完成利润指标的目的。生产车间的设备只要能开动就不更新,原材料只讲价格便宜,不考虑质量是否符合工艺需求等,想尽一却办法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以上一些手段,指标是完成了。可是因为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这家企业一年后因销售陷入困境而导致破产。
四、财务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评价度企业的绩效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绩效管理中,因客观分析,应用号财务评价,特别是应注意财务评价的几个特性
(一)财务评价的局限性
财务评价时以财务指标为主,只能就经营成果作反映,并不能就企业的整个情况进行放映,如企业职工的学习情况,企业客户的满意度等情况通过财务指标就无法放映。
(二)财务评价的滞后性
因财务指标的特殊性,财务评价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到财务结算以后才能放映,对整个经营过程不能放映。
(三)财务评价的单一性。
财务评价具有单一性的特点,财务评价指标只能单一的放映财务数据,不能综合的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等。
总的来说,部门业绩的财务评价是企业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因企业财务评价具有片面性、滞后性等特点,在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之间的关系,不走极端。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柳春明,《平衡计分卡,你吸引了谁的眼球》,《劳动工资动态》200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