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二.不诚信的危害
1.危害市场经济次序
2.危害投资者
3.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三.不诚信的原因
1. 夸大政绩、捞取政治资本
2.;利益驱使
3. 财务失控、管理混乱
4. 缺少监督、缺乏制约
5.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
6.部分会计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
四.措施
1.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
2.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3.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建设
4.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内 容 摘 要
诚信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之一,曾经高考作文就以诚信为内容,2000年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将诚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会计业的诚信也被广泛关注,从中国的银广厦事件,到美国的安达信事件,无不对会计诚信提出了质疑。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试论会计诚信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信”中的诚,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真情实意﹑真挚﹑诚恳﹑诚实﹑童叟无欺等含义;信的本义则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篤守约定,信守承诺等含义。
诚的主要内容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含义。信强调的是与人交往的言行,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做,说话祘话.守信,是诚实的具体的外在表现。诚实不只是对别人讲诚信,也包含有对自己良心的不欺,在无人监督或可以不受舆论谴责的情况下,能做到表里如一,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精髓。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话诚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伪造帐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不诚信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次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
(二)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 ,损失将更为惨重。2001年国家审计署曾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规违法问题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诸如琼民源、银广厦等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
(三)危害会计人员本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导致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据2006年7月26日《四川日报》载,在四川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四川省审计厅黄锦生厅长作《关于四川省200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称:“省审计厅对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师范大学等9所省直属高校2003年至2004年财政收支审计,其状况表明,9所高校应缴未缴财政专户资金达61925万元,占应缴财政专户金额的50%以上,存在着隐瞒收入现象,有7所高校将科研成果收入﹑培训费收入等计入往来帐或转移至下属单位,隐瞒收入6145万元,有6所高校及所属单位违规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共计19个,金额达2165.9万元,其中个别经办人员还涉嫌经济问题,已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
三.不诚信的原因
(一)夸大政绩、捞取政治资本
企业领导人或下属主管部门,以及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干预,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指标而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用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的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
(二)利益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的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一卷839页)。企业领导人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受到经济利益驱动而造假.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减少收入、夸大支出、夸大成本,增加自己的帐外利润,假帐真祘或真帐假祘,做假帐,编制假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来蒙蔽监督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据2006年9月14日的《成都商报》一则题为“卖珠宝上亿元,偷税两千万”的消息报道称:成都人民南路一家珠宝公司从2005年5月开业至今年6月期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共1。3亿元(含税),而申报的销售收入仅500多万元(不含税),偷逃增值税1926万元,公司执行董事和财务经理被依法逮捕,据投案自首的该公司35岁的法人代表何女士交代,为了尽快让资金回笼,公司从经营开始就做两套账,一套是假账,放在公司办公室,用于应付税务机关;一套是真账,放在一套租住的房屋里,是由她指挥财务经理亲自负责做真账,自己知道偷税是一种犯罪行为,但存有一丝侥幸,没想到还是东窗事发了。
(三)财务失控、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失控,内部管理混乱,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对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 范,加上无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和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的设置缺乏相互监督。这类企业,往往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有帐无物,有物无帐,往来帐项不清,财产损失严重。
(四)缺少监督、缺乏制约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企业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力度, 监督弱化,加上缺乏机制制约,因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也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造假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职能部门甚至对企业管理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会计造假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五)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
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督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严格监督机制,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很好地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有的还伙同企业联合造假。
(六)部分会计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
单位对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加上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问。
无论是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都离不开“人”这个原因。会计是人,领导也是人,单位和上级也是由人组成。因此,无论是会计人员或各级领导,都有必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法律意识。
四.措施。
面对以上种种关于会计诚信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着重建立以下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一个缺乏诚信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的。因此,我们应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会计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体系工程,起着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品质和行为的重要作用。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会计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一开始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诚信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
(二)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会计法》第四条: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这些,都对会计工作作了法律规定。在第九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四十条等中,都分别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作了种种不得违法的详细规定。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九条的八项条款中,对违反《会计法》种种行为时应追究的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祥述。
只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执法力度,才能打击和有效抑制各类违法犯罪现象的蔓延发。
(三)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现在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的会计失信行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严厉的惩罚,所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约束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
(四)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订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 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帐薄、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社会需要信用和道德来维护,无论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讲究职业道德,遵守诚信的原则,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或本企业﹑本单位领导,以及兄弟单位﹑兄弟部门涉及前往办理财会事务的有关人员,都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追求多收入﹑追求荣誉,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或加以引诱,直接或暗示进行票据造假﹑帐目造假﹑报告造假﹑审计造假,都应该守法执法。违法违规者,早迟都要暴露,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法规的惩处;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就会有相应的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正确处理这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是对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遵纪守法,不违规乱纪﹑以权谋私,还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法规 赋予的职业权利,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以诚信来维护各项法律规则;任何单位的会计人员如果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法律的能力低,必将导致会计工作不规范,因此,在强化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的同时,还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只有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会计造假不诚信的现象。
2008年3月4日
参考文献:
1.赵淑琪 李海蓉:《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乔世震:《会计人生经验教训案例》, 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3.崔生详:《诚信经商能带来什么》, 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1月。
4.炎林:《李嘉诚:诚信就是资本》, 解放军艺术出版社2004年10月。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法规汇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