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二、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
3、诚实守信是经济建设的要求。
三、会计人员缺失诚信的表现:做假帐。
四、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
3、做好警示教育。
内 容 摘 要
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诚实守信,他也是公民道德建设规范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维护会计人员职业形象。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表现为:不做假账。加强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要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开始,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抓好会计人员警示教育,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树立会计行业新形象,打造一支诚实守信的会计队伍,构筑会计行业诚信“长城”。
诚实守信——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真实可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重要性更趋凸现。会计信息是人们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依据,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必须真实可靠、客观公正。因此,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尤其应有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一、会计人员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它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我们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具有的重要品德。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人应该有底线和原则,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弄虚作假,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具备的品德。会计人员是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应该对照“八荣八耻”,从工作的实际检查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社会合格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规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文件,它对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前和今后指导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行业上的具体体现。诚实守信就是要求我们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讲信用,重信誉,信守诺言,以信立业,平等竞争,以质取胜,童叟无欺,不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做到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立业之本,它要求会计工作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弄虚作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职业谨慎、维护职业形象。潘序纪先生的立信精神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会计之职业,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道德文化,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既要兼顾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也要考虑会计职业的特征和特殊要求,在实践中自觉遵循、不断充实和发扬光大。
第三,诚实守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会计工作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更加不可或缺。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石。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国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从92年的深圳原野案,97年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和琼民源诈骗案,银广夏事件,到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连连引发会计的诚信危机,而且给一个国家或社会造成无法挽回损失,小则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大则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会计的诚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会计职业正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国家,缺失了诚信是不能得到发展的,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需要品德高尚的、具备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二、会计人员缺失诚信的具体表现是:做假账。
会计人员做假账使会计信息失真,就其原因有,自身原因: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缺乏自律意识,职业道德缺失;外部原因:领导施加压力,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不健全,违法成本较低,故意违规造假。就其外部原因而言,是我们不可改变的,是外在因素,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更重要是我们的自身因素,不顾法律法规的因素约束,知法犯法,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出了重要影响,受物质利益的诱惑,部分会计人员小集团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抬头,私欲膨胀,忘却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弃了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的伪造、变造、隐匿甚至毁损会计凭证和资料,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挪用、贪污公款,不惜以身试法,不但使自己身败名裂、家毁人亡,而且给集体和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损害了会计人员的社会形象,给会计行业带来严重的行业危机。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光厦)就是一个会计缺失诚信的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物资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045亿元,在会计丑闻败露后股价大跌,使广大股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程序。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程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征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形象。当前,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多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和上级领导的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实施的,会计人员受到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账时,面临来自法律和单位负责人及上级领导的双重压力,如有不从,可能遭到打击和报复,如果服从,就是实施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就会按照领导的意愿去做。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对造假不加抵制,甚至会帮助出谋划策,会计人员对上顶部住压力,对下挡不住诱惑,发生造假事件,最后触犯法律被绳之以法。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丝毫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内心深出没有构筑道德和法律防线。因此,会计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如《会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等,使会计人员逐步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抵制违法行为,维护会计职业形象。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是指会计人员在完成某一阶段专业学习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知识更新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他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更有效形式。在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终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内容、方式、学时、基地、师资、组织管理和实施要求等,《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 。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应有针对性,按照现实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确定教育内容,还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竞争的实际需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开展教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还应有不同的内容:第一是形式教育,让会计人员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形式,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会计工作和理论发展趋势,引导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深刻领会会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育,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意识;第二是品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会计人员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会计人员自觉地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第三是法制教育,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从事会计工作,勇于承担法律责任,让会计人员成为思想品德高尚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会计工作者。
3、做好警示教育,引以为戒。《会计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表,做假账,隐匿或故意销毁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5千至5万元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以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利用生活中会计人员缺失诚信而触犯法律法规的事例,开展警示教育,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原北京市西城医药公司白塔寺药品经营公司会计邹磊,半年时间伪造账目支出、记账凭证、冒领支票等手段,作案22次,涉案金额159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原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进口财务处处长、资金融通处处长陈锦福,自1993年至1996年,贪污公款284.7万元,受贿38.3万元,挪用公款6113.6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出纳员刘艺霞,1996年3月至1999年2月,利用职务之便弄虚作假、不记账等手段先后贪污公款874万元,供其丈夫李少洋用于赌博和挥霍。案发后刘艺霞和丈夫李少洋带着仅有11岁的女儿及部分赃款出逃。被抓获后,于2000年7月7日被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处夫妇二人死刑。
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例子中,这些会计人员不但自己锒铛入狱,而且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祸及子孙,不仅对单位和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降低了会计职业和会计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反之,会计人员还应作好职业荣誉的自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强职业荣誉感,使会计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社会地位和真正的职业价值,从而逐步培养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自尊心、自爱心和廉耻感,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职业光荣感、自豪感、幸福感。在工作中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慎独教育,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构筑坚实的思想法律和道德防线,打造一支诚实守信的会计队伍。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行业的生命也就随之完结。近年出现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会计行业发展,从业人员生存的需要。为了使广大会计人员都能崇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要求变成广大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诚信为上,共筑会计行业诚信“长城”。
参考文献:
会计法
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唐志军
会计职业道德 项怀诚 主编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