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利用现状
现金流量表的利用不佳的原因探析
实务中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利用的误区
提高现金流量表利用的误区
内 容 摘 要
现金流量表是在我国会计制度和国际惯例接轨改革过程中,要求企业编制和提供的一张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因此对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认识和利用是很重要的。本文就此分析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金流量表的利用现状,二是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探析,三是实务中现金流量相关信息利用的误区,四是提高现金流量表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相关信息 利用
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的利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业内对现金流量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多,但主要注重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而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利用是否到位探讨得不够。对此,本文拟对现金流量表在现实生活中利用现状不佳的原因作一肤浅分析,并对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利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现金流量表利用现状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主表之一,在会计报表体系中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处于相同地位。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实际工作中的利用却远远高于现金流量表的利用,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2001年修订)规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使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即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填列在两个表中,造成的后果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人为地调整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从而导致现金流量表填报内容的准确性不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质量,既看不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多少来自本期净利润,也看不出与本期净利润无关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多少,因而也就无法全面反映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填报口径的互不关联,填报范围的内容无序,造成了填表内容的难以理解等等,使报表使用者的社会公众和其他相关机构或人士对现金流量表的利用感到可信度的质疑,他们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资源利用和认知,还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种财务数据。
二、现金流量表利用不佳的原因探析
1、对现金流量表作用的认识不够。
现金流量表在会计报表体系中是一张独立的会计报表,但它的基础数据却是依附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它们三者的关系相互依托、相互独立。一方面现金流量表克服了资产负债表只反映时点数的缺陷,提供了一定会计期间发生额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克服了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不足,提供了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的经营活动方面的信息;再就是从经营活动中分为不同具体项目,这些项目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但又没有一个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相同,从而大大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供信息的不足。
2、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时间还不够长,无论是作为编制者的企业,还是作为使用者的社会公众和其他相关机构或人士,对现金流量表都还相对比较陌生,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
由于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基础不同(前者是现金收付制,后者是权责发生制),由此产生的财务数据的利用应进行相应角度的转换,这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而会计基础知识的普及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3、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披露标准相对较低。
影响现金流量表信息披露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均没有对现金流量表项目注释提出具体明细的要求,约束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具体信息披露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在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3年修订稿)和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作了微乎其微的标准要求。例如,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21个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其中:涉及现金流量表的仅有2个数据,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减额;1个财务指标,即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仅占应当披露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14.28%。再比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对会计报表项目注释的要求达5条55点,其中只有1点是针对现金流量表,即要求注释价值较大的支付或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其余都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注释的具体要求。由于披露标准要求较低,财务报告编制者披露现金流量表信息的责任客观上也就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利用现金流量表信息的程度。
三、实务中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利用的误区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用正负数进行并论不一定恰当。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说明一定期间企业经营活动资金流转存在节余,反之则表明经营活动资金流转存在不足。而一家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为正数,则表明这家企业实现了盈利,反之则表明亏损。前者反映的是一定期间现金流转的结果,后者反映的是一定期间所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财务数据。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小不一定能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及净利润的质量。
实务中,很多人习惯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小,作为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甚至净利润质量的主要标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小,确实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业绩和所实现的净利润质量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是不直接的,也不一定正相关(有时可能是负相关),关联度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不同企业、不同期间、不同经营活动项目的具体资金流转情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数据,但这个数据的具体利用,离不开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有项目的具体考察,离不开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具体复核及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具体分析。任何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其他会计会计信息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不够恰当的,而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单独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不加辅助说明,也会影响这一数据的利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产生误导作用。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小,用来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净利润质量的可靠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恰当。我们不妨举例说明此问题。
例如:2004年度,大发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500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受到的现金为1800万元,该公司没有其他业务收入和预收帐款;主营业务成本1100万元,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的现金为170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万元。2004年12月31日比去年同期存货净增加额为600万元(其中实际支付现金500万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大发公司不但收回了2004年度实现的销售收入的全部现金,而且收回了上年度的应收未收的现金300万元,该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受到的现金的状况是不错的。因此,从销售的角度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好的,所实现的利润质量也比较高。可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万元,也就是说公司通过一年的辛勤经营,不但没有赚到现金,反而拿出了100万元用于平衡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流。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当年实现的利润的关系是负相公的。这中间的原因在哪里呢?通过分析2004年12月31日和2003年12月31日存货的余额,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该公司是一家处于扩大规模过程中的花卉、苗圃企业。花卉、苗圃企业的特点是存货的周期比较长。从播种到花卉、苗木上市销售所需的时间,短的需要6各月,长的时间则需要1—2年,如果没有足够的存货投入,公司的生产经营将难以维持和继续。大发公司2004年由于存货购入的现金支出比上年同期净增加了600万元,是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主要原因。显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发公司2004年度所实现的净利润已经以现金方式获得了较好的回收,而且为2005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了好的铺垫。因此,从总体上说,公司2004年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的,所实现的净利润质量也较高。导致公司200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原因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增加(由于购买存货付现引起),而不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减少,且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增加是必要的,符合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数据,但这个数据的具体利用,离不开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有项目的的考察,离不开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具体复核及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具体分析。任何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其他会计信息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不够恰当的,而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单独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不加辅助说明,也会影响这一数据的利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产生误导作用。
3、狭义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值得商榷。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这是狭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含义。根据现有现金流量表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只要单独披露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这一财务数据即可,而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理解是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利用狭义化了,其能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会计报表使用者只能了解这一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以及增加减少的具体金额。
所谓广义的净增加额是指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种活动,通过一定期间的现金流转,而得到的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方面的最终结果(即净增加或减少了多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种活动是为了方便和统一会计信息的输出和利用,而人为划分的,三种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们彼此关联、互相依托,构成了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的完整的企业资金流转实况。因此,在分析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减情况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再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这一财务数据的正确做法。
四、提高现金流量表相关信息利用的途径
1、进一步认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
在现金流量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但这并不能说作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就不重要。投资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购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将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可以说是为来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做准备。如果一家企业长时间没有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则可能说明该企业再发展的空间已相对较小,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未来产品的质量将受到影响,并逐渐退出市场竞争。反之,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企业有资金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或产业链的延伸。当然,对导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所涉及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如判断其是新入主全新的行业还是对已有产业的改扩;是参股投入还是控股投入等等。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才能得出相对有用、准确的信息。筹资活动,其本质是为了弥补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需现金的不足。假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者之和计算出的某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超过了预算数,则一定程度上表明该企业筹资过度,节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过大,存在现金闲置现象;反之,则表明该企业筹资不足,可能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当然,具体分析公司筹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企业投资活动所需现金的缺口很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节余又较小,而企业主要依赖举借短期借款对投资活动的资金缺口进行弥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财务信号,一方面说明该企业可能存在短期借款被挪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存在短期借款的偿还压力。因此,认识到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在显而易见。
2、充分利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各项税费”两个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要求将这两个财务数据作为信息披露的内容。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反映的是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分配结果,支付的各项税费反映的是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结果。两个财务数据的大小,直接说明了企业为社会和国家所做的贡献,以及企业员工劳动的回报程度。如果一家企业的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不错,但以上两个财务数据都比较小,则可能说明员工劳动报酬的确定是由企业单方面作出的,员工的报酬没有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存在潜在的劳资纠纷,不符合市场对员工报酬的确定;企业享受了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公司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存在一定问题,或者公司存在大量的欠税,面临较大的纳税风险。 3、将分配股利、利润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中单列出来。
由于分配股利、利润所支付的现金与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现金流出,前者面对的是股东,后者面对的则是债权人,单列后的现金流量表中更能使现金流量的去向清楚、明了。再就是可以将企业财富分配的三大环节所及的数据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全面体现。
将分配股利、利润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中单列出来后,对三种分配结果的数据进行比较,会发现这是一组很有价值的数据: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员工拿了多少、国家拿了多少、股东拿了多少,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好坏、盈利的多少和对社会、对国家贡献的大小一目了然。同时,有利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分析、利用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本身的质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战略提供详实地、客观地财务数据资料。
参 考 文 献
1、吴晓魏 张国锋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现实意义及技术操作《财政问题研究》1998.12
2、朱木金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若干问题及改进意见
3、朱福田等 现金流量表编制初探 (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4
4、《财务与会计》月刊 2004年1~12期 2005年第3、5期
5、张明林等 最新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制度全集 第一卷228页~250页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