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监督的内容及特点…………………………………………… .3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会计监督带来的新问题………………………..4
2.1企业资金体外循环………………………………………………...4
2.2 资金违规拆借……………………………………………………..5
2.3盲目提供担保……………………………………………………….5
2.4费用真假难辨……………………………………………………….6
3. 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会计监督…………………………………….6
3.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员素质…………………………………..6
3.2建立健全各项内容管理监控制度………………………………..7
3.2.1经营资金监督管理体系………………………………………..7
3.2.2资金担保管理体系……………………………………………..7
3.2.3投资监督管理体系……………………………………………..7
3.2.4业务招待费开支审批制度……………………………………..8
3.2.5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8
4.企业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8
内 容 摘 要
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从单位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其重点是对合法性的监督,促使会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和法规制度。它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深入。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单位领导人的监督责任、加强外部监督、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等几方面着手。因此,建立起良好的会计监督体系并使其发挥作用,能避免一系列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不必要麻烦,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真正发挥,如果没有会计监督,企业将无法生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要在竞争中增强活力,提高素质,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应依法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但有的企业只单纯追求利润,限制和削弱会计监督,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因此,建立和健全体现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体系,发挥和强化会计监督
职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会计监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会计监督的特点及内容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进行。
会计监督与其他形式的经济监督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伴随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总要花钱购物,并因此被记入帐簿。会计在反映这一些事实时,同时审查他们是否符合法规、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可以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这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从总体上监督经济活动。
(3)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会计法不仅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1)对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监督。
(2)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3)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完整进行监督。
(4)对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会计监督带来的新问题。
根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大力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工作。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给会计监督带来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资金体外循环。
所谓企业资金体外循环,即企业部分营运资金脱离资金总体,游离于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控制体系之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顺向循环。即某一笔资金由本企业流向甲企业,甲企业再将这笔资金通过乙企业、丙企业,然后再由丙企业流回本企业;另一种是逆向循环。即某一笔资金应由丙企业流向本企业,却先通过乙企业、甲企业,再由甲企业把这笔资金流入本企业。其主要原因是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贪图自己业务上的方便,忽视会计监督。更有甚者,个别心术不正的业务人员钻管理上的空子,或利用利差,或挪用资金,牟取私利。这种资金体外循环,势必埋下隐患,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资金违规拆借。
企业间的资金拆借,违反现行的金融法规,但屡禁不止。从客观上讲,一方面,目前我国利用率尚未市场化,企业的存款利率与拆借利率差距较大,利益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企业借款受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银行往往不能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需要。尽管通过拆借资金可以满足企业的一时之需,但与企业资金体外循环类似,反过来也使企业的资金安全暗伏着危机。拆借资金血本无归的事例时有发生。
(三)盲目提供担保。
企业间的正常贷款担保无可厚非,但目前有些企业在不了解被担保企业资信、负债、盈亏及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提供贷款担保。有的提供贷款担保的数额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担保企业将负连带责任,往往被冻结银行帐户,诉诸公堂。轻则捐钱折物,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开展;重则造成担保企业破产,陷己于倒闭窘境。盲目担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碍于情面,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在努力搞活商品经营的同时,积极开拓投资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企业投资缺乏控制的情况,尤其是超过自身能力搞一些长期投资。前几年在房地产开发较热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盲目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而且大量的开发所谓花园、别墅等高档住宅,结果销售寥寥,房产闲置损失惨重;还有的企业参与联营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调查,联营开发的产品市场不合格,不仅投资的本金难以收回,还要承担相应的亏损;更有企业涉足期货、证券投资,过度投机,酿成惨重损失。凡此种种,都与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分不开。
(四)费用真假难辨。
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业务招待费支出的实际用途真假难辨。有的发票内容过于笼统。如只注明“礼品”或“食品”,而“礼品”或“食品”所包含的范围之大,会计人员难以审核。有的干脆就写上 “业务招待费支出”或“代办业务招待支出”,具体用途更无以知晓。由于业务招待费开支用途不明,难以审核,就为公款私用,公款私吃、公费旅游等开了方便之门。
三、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面对企业会计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会计监督是一个殛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人员素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只有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范围内进行,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包括企业的领导、业务人员、财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政策、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意识。同时,要加强业务人员学习,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业务人员要学一些财务知识,财务人员也要懂得业务,企业领导更是既要精通业务,也要熟悉财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依法经营,依法理财,按章办事的坚实基础,会计监督也就有了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内容管理监控制度,并与全体员工经济利益挂起钩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和约束行为。针对当前一些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以下会计监控体系和制度:
第一、经营资金监督管理体系。要对经营资金的进出、划拨、转移、审批等作出明文规定。企业的一切资金进出都必须有财务部门统一办理,其他部门不得与外界直接发生资金往来。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以任何理由挪用、抽调或转移经营资金,逃避财务监督。经营资金的使用,实行企业法人代表“一支笔”或其授权审批制度。对企业融资要认真按照国家法规严格审查严禁以假协议、假联营从事变相资金拆借。
第二、资金担保管理体系。要建立担保的审批制度,对被担保单位资信等情况要调查核实并做出评论。担保应从紧掌握,企业原则上不对外提供担保。确需担保的,严格按照审批制度办理。
第三、投资监督管理体系。对投资可行性研究、计划报批、招标议标、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各环节的手续制度都要给予明确规定。对数额较大,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长期投资,更必须进行科学、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并提交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投资超过限额的,必须履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手续。从事商品期货交易,应以套期保值为主,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有关制度执行。
第四、业务招待费开支审批制度。就是对业务招待费开支的内容和范围、审批程序、控制措施、节省或超支的奖罚政策等作出具体规定。如费用单据上必须载明具体物品的名称、用途,不符要求的,一律不予报销;开支不当的,也不予报销。
另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建立建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四、会计监督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势必在行的改革措施,确立会计监督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地位,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检查。监督部门和财务部门应组织力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为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
从当今企业的发展来看,会计监督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会计监督,企业将无法生存。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要把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落实到实处,让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万全 会计学基础[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2]李海波,刘学华 新编管理学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3]王文成,论会计监督[J]。会计用刊,2003.7。[4]曹艳东,浅谈企业会计监督[J]。 吉林: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杨威,浅析我国会计监督[J]。财务会计,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