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化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的影响
结论
内 容 摘 要
范文摘要:人民币的升值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已是大势所 趋,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已即成事实。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来说究竟是好是坏呢?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浅析人民币升值对石油石化企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化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反复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国际经济领域最热门的焦点问题。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不仅使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也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扩大。导致上述问题的部分根源存在于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之中。如经济的持续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拉动;内需不振,尤其是消费严重不足等。人民币汇率过于偏低不利于世界经济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势在必行,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而是改行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对外汇上调0.19%,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大改革。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其波动幅度不超过一定界限的汇率制度。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与若干国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订出固定汇率,并随其汇率的波动而波动。从此,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之中,相比2005年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涨幅已超过4%。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坏处有: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2.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以研究开发和服务业为主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 3.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 4.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中国外汇储备高达4033亿美元(2003年底),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美元就会缩水。 5.中国经济有可能失控。维持货币汇率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中国金融货币体系还很不健全,一旦大幅度调整货币汇率,失控的可能性很高。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有: 1.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你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你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2.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3.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4.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三.人民币升值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就短期而言,人民币升值首先是增强我国的进口购买力,如此一来,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来说,升值后的进口成本将大大削减,从而刺激石油消费。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支出,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国内石油消费。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23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仅5.1%,而进口金额却达到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1%。同期,我国成品油进口为1275万吨,同比减少20.6%,但所用金额则仅减少0.1%。 这就是说,在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情况下,相对于石油产品而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币的购买力已经缩减了20%,此时大量进口石油无异于输入通胀。为了减轻通胀压力,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采取了严格控制,又导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进口成本明显倒挂,各大炼厂都面临亏损,石油贸易企业的进口积极性大受打压,部分企业增加出口来弥补损失。如果此时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进口成本降低,提高贸易商的进口积极性。不过消费者可能很难指望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因此下跌,因为两大集团很有可能维持现有的价格不变,借机增加炼厂利润,弥补前期亏损. 而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出口,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降低石油消费量。不过这其中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由于区域经济影响,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带动亚洲整体货币升值,因此升值对于我国在亚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影响会相对较弱。而对于美欧来说,即使人民币升值,由于低廉的成本,中国的大部分商品仍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对于出口数量的影响应该也是有限的。今次的人民币升值,并非是基于经济实力对比之上的人民币购买力绝对提高的结果。而以此为契机的汇率机制的深层改革以及人民币向独立货币的转变,才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当汇率的波动成为日常市场行为时,中国原油的国际采购也必将变得更加的国际化,这对于建立健全中国能源市场将起到非常有益的推动作用。我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模式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就进出口结构而言,石化行业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削弱资源类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受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比较小的主要是依靠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化工产品,配额外的高关税能够减缓价格下降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作用。 汇率上升对石化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我国石化是靠国内需求拉动的行业,并且我们研究发现,石化行业是受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拉动的行业。汇率的上升会降低国内需求,最终作用于经济的增长。这对石化的长期影响将更甚于短期内的价格换算波动。
四.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在5%-10%内,石油行业部分子行业会受到明显影响。而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幅度已在4%,应该说应对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有一定的影响。 本人所在企业为兰州石化公司,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炼油和化工板块。目前我国原油售价与国际定价相关联,若成品油价格下降幅度小于原油的下降幅度,对炼油行业就会产生实质利好。但兰州石化炼油板块目前却陷于巨额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呈原油加工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态势。上半年,原油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甘肃省石油炼化企业原油平均成本在 3700元/吨左右,比年初上涨 15%,同比上涨 30%。而炼油产品受各种因素制约始终低于原油价格,平均销售价格 3500元/吨,比年初上涨 12%,同比上涨 25%。加工原油 615.8万吨,同比增长3.92%,价格倒挂造成亏损达到 36.23亿元。此外,由于我炼化企业加工的原油大部分来自外省,铁路运输成本很高,路远损耗较大,加剧了亏损。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炼油行业从长远来说,应该是利好。因为毕竟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原油进口成本,我企业原油来源主要来自外省,但也有部分进口。随着人民币汇率的继续升值,原油价格势必会下降,而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炼油成本,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现象一定会改变,从而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
对于化工板块而言,我公司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对汇率的波动不是十分敏感。但人民币升值,势必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从而影响我公司的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这对于我公司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国际竞争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对于我公司目前正在建设的大乙烯项目和丁苯项目来说,也是利好。因为要进口很多进口化工设备
和原料,人民币升值,相对来说,可以节约很多资金。
五.结论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企业应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宋利芳,《世界各国外汇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处编,《国际贸易范文选》,对外贸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