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3
1.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定义3
1.2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作用3
1.3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依据和基础3
二、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式4
2.1基本评价模式4
2.1.1横向分析4
2.1.2纵向分析5
2.1.2比率分析5
2.2综合分析模式5
三、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式选择6
3.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6
3.2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7
3.2.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7
3.2.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7
3.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8
3.4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分析8
3.5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分析9
3.6上市公司特殊指标分析10
四、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实证分析11
4.1公司概况14
4.2财务比率分析14
4.2.1偿债能力分析15
4.2.2盈利能力分析15
4.2.3经营能力分析16
4.2.4发展能力分析16
4.3总体财务评价16
内 容 摘 要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是公司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股东、债权人、政府和普通大众都想要关心和了解的。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在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和本公司历史业绩的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报表数据中寻找比较各类要素的内在联系,达到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判断,为利益相关者的能够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分析 决策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式选择与实证分析
一、概述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如何理财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投向证券市场,尤其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则是不少人投资理财的首选。由于大众普遍对各个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了解,怎样选择具有良好升值前景的股票、基金并规避可能的投资风险自然成了大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必须向公众发布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等报告书中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的盈利前景等情况做出比较客观的评判。当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决不是只为了“炒股”这么简单,它是了解上市公司过去、现在运营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本途径,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和政府都要关心和了解的。
1.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定义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定义,通常可以理解为借助对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按照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
1.2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作用
由于在财务分析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将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信息构建成一套指标评价体系,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因此,通过这样一种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及未来前景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作为投资者、债权人、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该上市公司作出投资或其他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1.3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依据和基础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依据和基础就是上市公司定期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或称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定期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按照报告期,可以分为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又称半年报)和季度报告;按照审计与否,可以分为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定期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其中基本财务报表是指上市公司提供的反映其某一时期(或时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形式
对基本财务报表的内容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
二、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式
如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是以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和基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而在进行财务分析评价过程中,运用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要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评价,是属于个别分析的方法,又称基本分析方法;另一类则是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属于综合分析方法。
2.1基本评价模式
一般而言,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模式有以下几种:
(1)横向分析;(2)纵向分析;(3)比率分析。
2.1.1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指将上市公司连续若干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确定不同年度之间的差异额或差异率,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在进行比较分析时,既可针对单个项目研究其趋势,也可针对特定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发现和揭示其中的问题。
2.1.2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是和横向分析相对的,横向分析是注重于关键项目不同年度的比较,而纵向分析是注重于同一年度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结构。具体做法是对当期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的重要项目进行纵向分析,一般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损益表的项目以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表示。
2.1.2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解读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最常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比率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有特定意义的数学方法和模型,将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比率分析所涉及的各项目之间必须有内在关系,这是比率分析的必要前提。
在运用比率分析财务报表时,一般要按照财务比率的类别构建一个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通常包含以下一些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比率:(1)偿债能力比率;(2)盈利能力比率;(3)经营能力比率;(4)发展能力比率;(5)上市公司一些特殊比率等等。关于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用分析,将在第三章“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内容”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2.2综合分析模式
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实际就是通过运用基本分析工具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
一般,综合分析程序和步骤包括:(1)综合浏览。除了浏览阅读财务报表以外,还要关注财务报表以外的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比如:企业所处的行业和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发展沿革;企业的主要股东和关联企业情况;企业高管人员情况等等;(2)运用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初步财务比率分析。通过计算考察一些重点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初步大致的认识;(3)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质量分析。主要对利润表、资产质量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主要项目进行比较分析。
三、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式选择
通常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时,运用最广泛的分析模式就是比率分析,本文试图通过比率分析这一模式来解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3.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五个方面的比率指标构成:
(1)偿债能力指标。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用现有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和继续举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
(2)盈利能力指标。通常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有足够的利润就可以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和进行投资等,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3)经营能力指标。是评价和考察企业运营资产的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4)发展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性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3年)、股东权益复合增长率(3年)等;
(5)上市公司特殊指标。一般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市盈率等。
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构成了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通常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分析时,我们通过上述指标体系,测算和考察相应指标后,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形成初步判断后,再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评价。
3.2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3.2.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用现有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是分析企业是否存在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因此是投资者判断对上市公司投资安全性的重要依据。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运用其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主要和常用的指标。根据实践的经验数据,通常流动比率大于2被认为是安全和适宜的;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又称酸性比率,是更精确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所谓速动资产,通常指剔除力量流动资产中可用性和变现性差的项目,在实践运用中一般是从流动资产中减掉存货。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只要大于1,企业应该就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尽管这两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但是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流动性资产通常收益性较差,或者根本没有收益,比如现金,显然如果企业流动性资产占资产比例过高,会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
3.2.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和继续举债能力的指标,除了判断对上市公司投资安全性以外,还可评判企业扩张和举债经营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和利息保障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又叫举债经营比率,表明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来源于举借债务,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2)股东权益比:是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来自于股东权益性资本;
上述两个指标应该多少合适,一般并无定论,除了受企业所处行业、所处发展经营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外,其实还与企业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密切相关,一般某个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但也说明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比较谨慎稳健,并不善于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当然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说明企业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可能比较冒险激进,企业利润有可能实现最大化,但是财务风险无疑是加大了。
(3)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除了要考察其偿还本金的能力,也应当考察其偿还利息的能力。这个指标通常大于1,就说明企业当期利润能完全覆盖利息费用,有偿还利息的能力,也就有了持续举债的能力。
3.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方面,因为利润不仅是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债权人取得利息的资金来源,也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重要资金保障。而对上市公司而言,股票价格的高低,股息发放的多少,也主要是由公司的盈利水平决定的。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1)毛利率:又称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这是反映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因为毛利率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定价能力以及产品的附加值高低,毛利率较低的企业,或者是所处行业是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基本没有定价能力,或者是产品附加值较低,反之,毛利率较高的企业,一般是相对垄断行业,企业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或者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2)总资产报酬率:是息税前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公司所有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由于仅衡量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并未考虑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税赋影响。
(3)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权益性资产的收益能力,一般可与企业的财务成本,即贷款利率相比较,如果高于贷款利率,说明企业较好地运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了较高的收益。
3.4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管理者运用企业资产效率的指标,是评价和考察企业内部资源是否优化配置,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意味着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一般有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1)总资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衡量企业管理层运用企业资产的能力和效率。
(2)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该指标可以粗略计量企业固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反映企业管理层运用企业固定资产的能力和效率。
(3)应收帐款周转率:是赊销净额与平均应收帐款净额的比率,通常企业销售有现金销售和赊销两种方式,应收帐款是赊销过程中产生的,但由于赊销额在外部财务报表再一般不会反映,因此在实践中往往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赊销额来计算该指标。该指标也是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水平越高,现金回收能力越强,当然企业对资源的配置运用效率就越高。
(4)存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如果较低,说明企业存货较大,不可避免地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短期偿债能力。
3.5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发展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性的指标,企业成长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能力和经营成果及效益的增长能力。反映企业成长性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复合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
(1)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本期营业收入变动(增长)额与上期营业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占有能力和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增长率高说明企业成长性就越好,但由于基数大小不一,我们也不能仅看增长率的绝对大小或者某一期的增长率指标,因此通常还有复合增长率的指标,来反映一段时期(如3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该指标是指3年内营业收入变动(增长)额与3年前营业收入的比率的几何平均值。
(2)总资产增长率,是指本期总资产增长额与期初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同时该指标的大小应当与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结合起来,如果企业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大,而资产的使用效益没有同步增长,说明企业可能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
(3)净资产(股东权益)增值率,又称资本增值率,是指本期净资产(股东权益)增长额与期初净资产(股东权益)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当期企业成果带来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减情况,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投资者权益增长越快,企业发展后劲越足。
3.6上市公司特殊指标分析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典型代表,由于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因财务信息相对公开而更受关注,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除了分析评价前述的各类指标外,还要分析评价一些上市公司特有的财务比率,这些比率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股利保障倍数等。
(1)每股收益,又称每股净利润或者每股盈余,是指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按照单位股本计算的获利能力越高,股东获取较高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该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就越高,因此该指标是大多数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通过每股收益,投资者不仅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且可通过该指标预测每股股息和股息增长率,并在这一基础上推算出每股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2)每股净资产,是指期末所有者权益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股票的帐面价值,提供了公司股票理论上的清算价格。
(3)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该指标表示按该种盈利水平需累积多少年盈利才能达到目前的股市市价,因此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期望值,市盈率高表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看好,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股票,当然投资风险也会越大。
(4)股利保障倍数,是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每股现金股利,表示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所需支付现金股利的倍数,该指标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倍数越大,说明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四、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实证分析
本文以江西铜业(600362)2007年度财务报告为基础,运用比率分析模式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实证分析。
合并资产负债表2007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2,753,091,382
1,021,494,768
应收票据
2,824,293,880
2,096,287,797
应收账款
1,703,882,290
895,944,408
预付款项
1,076,252,061
631,552,230
其他应收款
366,862,217
197,806,224
存货
8,939,919,227
6,146,771,959
其他流动资产
54,703,559
38,747,100
流动资产合计
17,719,004,616
11,028,604,486
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90,000,000
10,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648,758,765
109,607,853
固定资产
9,427,742,279
6,659,083,387
在建工程
1,236,600,955
2,298,172,354
无形资产
653,263,989
445,699,517
递延所得税资产
79,437,957
-
非流动资产合计
12,335,803,945
9,522,563,111
资产总计
30,054,808,561
20,551,167,597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7,012,556,702
3,166,278,046
应付票据
249,921,676
34,421,893
应付账款
1,694,783,773
805,205,333
预收款项
232,819,117
57,334,692
应付职工薪酬
206,323,048
148,815,626
应交税费
575,149,324
894,631,320
应付利息
46,844,169
17,535,886
应付股利
3,227,511
18,000,000
其他应付款
525,067,796
532,832,017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524,433,261
253,270,000
其他流动负债
-
19,279,150
流动负债合计
11,071,126,377
5,947,603,963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402,046,000
1,204,797,000
长期应付款
48,803,863
35,561,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
96,286,946
72,680,000
预计负债
48,224,000
-
递延所得税负债
5,779,260
-
非流动负债合计
601,140,069
1,313,038,000
负债合计
11,672,266,446
7,260,641,963
股东权益:
股本
3,022,833,727
2,895,038,200
资本公积
4,613,812,761
2,361,762,817
盈余公积
5,163,553,020
3,621,046,542
未分配利润
5,342,280,409
3,999,087,695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4,090,600
-1,740,22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18,138,389,317
12,875,195,025
少数股东权益
244,152,798
415,330,609
股东权益合计
18,382,542,115
13,290,525,634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30,054,808,561
20,551,167,597
合并利润表2007年1-12月
编制单位: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41,407,393,766
25,071,039,240
减:营业成本
35,491,144,214
17,846,956,010
营业税金及附加
126,775,617
58,152,171
销售费用
149,372,782
106,212,516
管理费用
601,835,091
560,053,997
财务费用
241,766,654
181,176,392
资产减值(转回)/损失
-13,538,855
69,363,529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32,107,000
-19,279,150
投资收益/(损失)
73,523,707
-469,217,088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22,864,100
70,202
二、营业利润
4,915,668,970
5,760,628,387
加:营业外收入
24,981,585
8,740,450
减:营业外支出
16,204,905
38,480,664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7,816,714
19,921,782
三、利润总额
4,924,445,650
5,730,888,173
减:所得税费用
718,441,137
905,548,623
四、净利润
4,206,004,513
4,825,339,550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合并前净利润
93,306,569
120,601,26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132,734,558
4,744,120,761
少数股东损益
73,269,955
81,218,789
五、每股收益
(一) 基本每股收益
1.40
1.62
合并现金流量表2007年1-12月
编制单位: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50,433,233,307
31,893,708,586
收到的税费返还
52,199,162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46,935,955
95,819,541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50,732,368,424
31,989,528,127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45,075,543,756
25,557,252,933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706,873,905
603,401,604
支付的各项税费
2,588,581,075
1,813,983,871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765,692,397
1,806,204,458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49,136,691,133
29,780,842,8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95,677,291
2,208,685,261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
15,786,343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
3,510,529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
11,900,666
6,468,158
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30,665,000
4,549,858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42,565,666
30,314,888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
2,404,284,850
1,907,814,253
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796,286,812
125,549,223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619,21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3,202,190,878
2,033,363,476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159,625,212
-2,003,048,588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2,164,838,974
-
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
1,000,000,000
1,000,000,000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6,125,213,423
6,472,473,399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468,818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9,290,052,397
7,472,942,217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4,056,008,369
6,573,516,221
偿还债券所支付的现金
500,000,000
500,000,000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1,430,637,968
744,703,861
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39,230,584
14,236,308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1,870,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5,986,646,337
7,820,090,082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303,406,060
-347,147,865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7,861,525
-1,962,502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731,596,614
-143,473,694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1,021,494,768
1,164,968,462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2,753,091,382
1,021,494,768
(以上财务报表摘自江西铜业2007年度报告,资料来源于公司网站:.jxcc.com)
4.1公司概况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江西铜业,代码600362)是一家同时在香港、伦敦和上海三地挂牌的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铜矿和铜冶炼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有色金属矿、稀贵金属矿、非金属矿、有色金属及相关副产品的冶炼、压延加工与深加工;自产产品的售后服务、相关的咨询服务和业务;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公司总股本30.23亿股,控股股东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西省国资委。
4.2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汇总表:
序号
比率名称
计算公式
比率值
1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600
2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0.793
3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8.84%
4
股东权益比
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61.16%
5
利息保障倍数
税前利润/利息(财务费用)
20.37
6
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13.98%
7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22.88%
8
存货周转率
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470.48%
9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3186.38%
10
总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3.65%
11
固定资产周转率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额
514.82%
12
营业收入增长率
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65.16%
132
净资产增长率
当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期初所有者权益
38.30%
14
每股收益
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
1.39
15
每股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
6.08
16
股利保障倍数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收益)
0.379
4.2.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1.60略低,速动比率0.793偏低,主要系流动资产中存货比率较高,约占50%,但考虑到公司是有色金属企业,存货主要为精铜或铜产品,2007年铜市场行情向好,价格呈上涨趋势,公司保有较大的库存有战略考虑和增值潜力,同时铜作为大宗工业产品,变现能力较强,因此两个比率虽偏低,但对其短期偿债能力不会有太大影响。
(2)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仅为38.8%,负债率非常低,长期偿债能力非常强,由于是上市公司,主要依靠直接融资进行业务扩张,但较低的负债率说明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略显保守,其利用财务杠杆进行扩张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注:2008年该公司发行68亿元的分离可转债,资产负债率提升至50%左右的合理水平)
4.2.2盈利能力分析
(1)毛利率:13.98%的毛利率,相对于其他附加值较高产品行业非常普通,但对于铜这样价格非常透明和市场化的产品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也远远高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云南铜业和铜陵有色的毛利率水平均在7%左右,仅及江西铜业的50%),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铜矿原料的自给率较高。
(2)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1.39元和23%,盈利能力非常强,尤其净资产收益率是在不到40%的资产负债率情况下取得的,如果杠杆比率放大一点的话,净资产收益率将更加突出。公司盈利能力强,除了自身的规模效应及原料的高自给率外,最主要得益于2007年全球经济的高涨和金属市场的持续牛市。
4.2.3经营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率:4.7倍,相当于不到3个月就完全消化存货,存货周转水平较高,企业的流动性很强。
(2)应收帐款周转率:31.9倍,应收帐款在营收中的比例极低,说明公司现金回收能力非常之强,可能与其相对垄断的行业地位密切相关。
(3)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6倍和5.1倍,说明公司管理层对资产的运营能力尤其是固定资产的运营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4.2.4发展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增长率:达到65%,成长性非常不错,不过营业收入的增长与铜价的上涨应该也有很大的关联。
(2)净资产增值率:达到38%,投资者在一年内权益差不多增加了四成,从投资者权益的保值增值角度来看,投资回报率相当高了。
4.3总体财务评价
综合上述分析,对江西铜业当期的财务状况作出如下基本判断和评价:
从资产状况角度,企业整体资产状况健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及满足企业持续发展和经营的需要,在资产负债结构上,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用空间较大,具备较强的长期融资能力;
从盈利能力角度,尽管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毛利率的下降导致净利润比上年下降12%,这主要与铜价、加工费等市场化因素有关,要提高盈利能力,除了取决市场变化外,要通过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提高铜矿自给率来实现;
从现金流量角度,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现金流状况比较顺畅。
参 考 文 献
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张新民 钱爱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公司财务》:郑亚光 饶翠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财务管理基础》:祝锡萍 关宏超 王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4.《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油晓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5.《上市公司财务评价历史分析和展望》:桂文林,舒晓惠,伍超标,《工业技术经济 2005年24卷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