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丶现状
1.3研究目标
2资产负债日后调整事项事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时间不明确
2.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
3会计调整事项的内容丶处理原则和方法
3.1会计调整事项的涵义及内容
3.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的方法
4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改进的建议
4.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4.2正确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关系
5结论
致谢
内 容 摘 要
会计调整是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对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的调整。 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是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一贯性原则的否定;在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中,追溯调整法是首选方法,未来适用法是备选方法;会计差错包括确认、计量和记录环节的错误;会计差错包含错账,错账只是记录环节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可按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会计估计包括确认和计量环节的估计。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会计核算与报告工作中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虽然涉及的时间比较短,但同样是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恰当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熟悉并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熟悉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掌握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线,企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调整是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也是容易疏忽的问题。对正确核算会计调整事项,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会计调整事项包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会计调整事项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调整事项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所以它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需要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金额进行重新的估计,并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这些事项有的会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有的虽然不会影响财务报告,但是会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是否做出正确判断产生影响,因此,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企业对相同或者类似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外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估计的变更指的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新准则中,取消了重大差错,把“会计差错更正”修改为“前期差错更正”,前期差错应当是指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及虽然不重要但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并不是指以前年度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错误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以及相关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原有的会计政策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或者掌握新的信息使得会计估计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课题的研究是以对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会计事项调整的作用为目的,按其要求处理实际问题。并且运用这些方法发现和分析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性,有利于探讨完善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熟悉会计调整事项的内容、了解会计调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正确、充分的理解会计报表至关重要;正确的核算不同会计调整事项,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真实可靠也存在十分重要意义。本课题对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探究也明显有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1998),进行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其中主要问题有实物资产的计价问题和实物出资中的其他问题;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期前事项与期后事项、会计变更与期后事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范文2项的关系,体现了旧准则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相关要求。
关玉荣(2002)发表有关会计事项调整的比较,指出因为会计调整事项的内容、
含义不同,变更的原因复杂,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会计报表调整不同,是有必要进行比较,以明晰变更的原因,正确掌握不同的事项的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使得有了多项会计调整事项有了明确的区分和了解。
学者季书战(2003)根据2001年新修改了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进行了两点思考,就此指出了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郑玉忠(2006)年发表范文探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要点,强调该如何正确界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指出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的几个特殊之处,阐述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其他会计要素的关系。
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2007年发布的新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取消了旧准则中的重大差错,把“会计差错更正”修改为“前期差错更正”。
学者许艺真(2007)对新准则的要求进行理解,就对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取消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对于重要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并调整报表项目的期初数,对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用调整报表项目的期初数,对追溯重述法的采用不切实可行的,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这些方法就是对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学者王雪花(2009)在《浅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中,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与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指出了新旧准则衔接的规定,执行新准则由于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差异对企业权益、损益的影响,新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同时,作者也表明了新准则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具有重大的作用。
1.3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希望通过对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的探究,学习会计调整相关内容,并分析会计事项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事项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1998),进行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其中主要问题有实物资产的计价问题和实物出资中的其他问题;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期前事项与期后事项、会计变更与期后事2项的关系,体现了旧准则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的相关要求。
关玉荣(2002)发表有关会计事项调整的比较,指出因为会计调整事项的内容、含义不同,变更的原因复杂,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会计报表调整不同,是有必要进行比较,以明晰变更的原因,正确掌握不同的事项的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使得有了多项会计调整事项有了明确的区分和了解。
学者季书战(2003)根据2001年新修改了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进行了两点思考,就此指出了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郑玉忠(2006)年发表范文探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要点,强调该如何正确界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指出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的几个特殊之处,阐述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其他会计要素的关系。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2007年发布的新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取消了旧准则中的重大差错,把“会计差错更正”修改为“前期差错更正”。
学者许艺真(2007)对新准则的要求进行理解,就对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新准则取消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对于重要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并调整报表项目的期初数,对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用调整报表项目的期初数,对追溯重述法的采用不切实可行的,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这些方法就是对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学者王雪花(2009)在《浅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中,对新《企
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与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指出了新旧准则衔接的规定,执行新准则由于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差异对企业权益、损益的影响,新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同时,作者也表明了新准则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具有重大的作用。
1.3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希望通过对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的探究,学习会计调整相关内容,并分析会计事项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事项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会计事项调整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事项应
2.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时间不明确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第一天起至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的日期止,即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公历12 月31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对上市公司而言,年度报表批露的时间为次年的1 月1 日—4 月30日,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是在次年的1—4月。例如某企业2008年度财务报告于2009年3月10 日编制而成,2009 年3 月25日经中介机构出具了审计报告,董事会于2009 年4 月10日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实际公布时间为4月20 日,则日后日期为2009 年1 月1 日至2009年4 月20日。但有时候需经股东大会审议等原因,董事会批准的日期与实际对外公布的时间间隔较长,在此期间又发生了重大事项而在财务报告中又作了调整或披露的,董事会则应该重新批准。此时,日后时间应延伸至董事会再次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2.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应当披露这一情况。
2)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作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3)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应当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已经作调整事项调整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数字的,只需以报表附注形式说明事项的内容、估计其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以提供会计数据来补充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如无法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或存在的事项对财务报告数据的影响做出估计,应说明其无法估计的理由。
3 会计调整事项的内容、处理原则和方法
3.1 会计调整事项的涵义及内容
会计调整是指企业因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
会计调整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由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为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已不再可靠,应依据新的证据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2)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3) 会计估计变更。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4) 是会计差错更正。会计调整事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3.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上年的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帐后已无余额。 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对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
度亏损的事项,及其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损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 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 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2)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4 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改进的建议
4.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并涉及损益时,在会计处理上,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税务处理上,则需根据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分别进行调整:
1)如果企业在该期间尚未办理纳税申报的,按调整后的财务报表重新计算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应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2)如果企业已经办理纳税申报,但尚未超过税务局规定的汇算清缴截止日,则按调整后的财务报表重新计算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重新办理纳税申报。该处理的原因在于:即使企业已经自行汇算清缴完成了,如果发生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追溯调整事项,只要在税法上规定的最后截止日(5月31日)前,税务机关还是允许企业修改调整财务报表后重新申报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3)如果报告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发生于报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次年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所涉及的应纳所得税调整,应作为报告年度次年的纳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税务局规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期满截止日为报告年度次年的5月31日,而上市公司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最后截止报出日期为报告年度次年的4月30日,所以汇算清缴截止日一般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另外,部分财务人员将所得税汇算清缴后,调整事项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作为暂时性差异,计入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该项做法不妥,因为该纳税差异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4.2正确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或有事项有很密切的关系,但也有区别。这里以或有事项最常见的诉讼例子来说明。例如,甲公司在2010年10月涉及一个诉讼事项,到年末法庭还没有判决。那么,在年末,该诉讼事项是甲公司的或有事项,甲公司必须按照有关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或有损失的可能性决定是否计提准备;由于在年末还没有判决,甲公司一般会根据律师的意见作出估计。如果在财务报告报出前,法庭作出判决,或律师修改其法律意见,该事项就成为一个应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由上例可以看出,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相关的。首先在资产负债表日,我们应根据有关或有事项的会计准则来判断是否存在或有事项,以及应该为该或有事项所作的准备金额或可能带来的或有损失金额;若根据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一个或有事项,由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有
相关的调整事项,影响我们对资产负债表日或有事项的估计和判断。判断或有事项的存在及有关金额,依据有关或有事项的会计准则。当或有事项确定下来并成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则应依据本准则的要求,作出相关的会计处理或附注说明。
5 结 论
本文对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进行探究,主要掌握了会计调整事项涵盖期间;熟悉了调整事项的涵义、内容和原则,掌握了调整事项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完善会计调整事项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会计估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会计调整事项中的会计估计变更,可能会由于会计估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薄弱而影响其准确性。 2)企业建立健全与会计估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控制程序,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或重大遗漏。由于会计估计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较多,估计的合理与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影响,必须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与会计估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控制程序,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或重大遗漏,确保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科学,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3)由于相关会计准则实施时间较短,企业重视不够使得会计估计的内部控制不力,甚至很多企业根本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导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受人为因素的制约而影响了会计估计处理与披露的合理与适当。为规范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法规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必全面实施该准则,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真是,可靠,富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 4)有些交易或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生的,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的调整对企业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可能会产生较大
影响。这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正确披露 ,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规避潜在风险。如果不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就有可能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为了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应对日后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同时应该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于提供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意义,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范文写完,在范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本研究及学位范文是在我的导师王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王老师在学业上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范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查找资料的时候,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范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范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此向王老师及各位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这篇范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范文的写作。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范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 考 文 献
提示:在此处撰写资料来源(请删除本行提示信息后再写入相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