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谢 45
主要参考文献 46
1.绪论
1.1课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已由工业化经济逐步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季,众多企业都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着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人工管理体制,向信息自动化管理体制过渡。与此同时,企业的传统式的办公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向自动化办公管理模式转变。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ffice Automation办公系统,简称OA。它就是这种工作模式转变的体现,。它是办公工作处理的自动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中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从由单一设备、人机信息交互的水平,发展到到充分利用信息,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水平。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2协同办公系统的概况及发展
第一阶段:文件型OA(1980年~1999年)
我们对OA的初步认识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1985年全国召开了第一次办公自动化(OA)规划会议。那时计算机还是一个稀罕物,初步的办公自动化实际上从单机版的办公应用软件开始,例如WPS、OFFICE等软件,当时许多人把OA称为“无纸化办公”。该阶段主要关注个体的工作行为,主要提供文档电子化等服务,所以我们可以将该阶段称之为“文件型OA”。
到了90年代,由于网络经济的到来,政府和一些企业开始搭建网络、建立自己的邮件系统,OA的概念开始逐渐形成,但是似乎还没有形成专门做OA的软件厂商。毕竟,当时竞争还不充分,企业的管理比较粗放,软件市场也没有进行细分。
第二阶段:协同型OA(2000年~2005年)
该阶段从最初的关注个体、以办公文件/档案管理为核心的文件型OA, 到目前正在成为应用主流的协同型OA,它以工作流为中心,实现了公文流转、流程审批、文档管理、制度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等众多实用的功能。同时汲取“协同”的思想,整合进以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为目标的沟通协作软件工具,包括各种通信软件,如腾讯QQ等;实时会议包括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群组协作如工作流管理、群件、网络化项目管理;联系人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产品如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
在这个阶段,OA市场才真正兴起,一批专业的OA软件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有蓝凌、慧点、合强、新思创、泛微、红矾、凌科、京华、品高、奥尊、朝华、通达等。在2003年之后,更是出现数百家OA软件公司群雄逐鹿、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的局面,能够专注OA系统、不断升级产品、强调后期服务的OA厂家并不多。这样造成了软件Bug不断、系统质量低下、知识产权存在隐患、低价恶性竞争、可拓展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第三阶段:知识型OA(2005年~2010年)
随着OA系统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的员工每天上班做得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登陆OA系统,收一下邮件、看看公司最新的新闻、处理自己今天需要待办的工作等。OA俨然成为一个日常工作的基础平台,企业已经不可离开它了。但是新的挑战又产生了:如何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让员工合适的场景下,合适的时间里获取合适的知识?
随着客户这种需求的产生,OA发展也派生出全新的气象。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整合组织内的信息和资源发展出来的OA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型OA”。这时候OA系统已经不单单是我们日常协同办公的平台,更是一个企业或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基本平台。
协同工作平台:通过实时通信、在线感知、团队协同等。
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和创新。
项目协作平台:通过为项目团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沟通、协作平台,提高多项目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激情管理平台: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提高员工工作激情,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共同工作氛围。
企业通信平台:建立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和网络通信系统。
信息发布平台:为企业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所。
行政办公平台:实现办公事务的自动化处理。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四阶段:智能型OA(2010年~)
随着组织流程的固化和改进、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和提升,最终OA系统将会脱胎换骨,全新的“智能型OA”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该阶段OA更关注组织的决策效率,提供决策支持、知识挖掘、商业智能等服务。可能它不叫OA,换为更能体现其价值的名称了(例如“企业知识门户”、“管理支撑平台”等)。
总体来看,未来OA的发展会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
1、协同导向:Jim Hepplemann1996年提出,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将成为今后衡量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所以未来OA更加强调人性化,强调人与人沟通、协同的便捷性,改变目前“人去找系统”的现状,实现“系统找人”的全新理念。
2、知识驱动: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理念,建立知识和角色的关联,让合适的角色在合适的场景、合适的时间里获取合适的知识,并真正让企业的数据、信息转变为一种能够指导人行为的能力。
3、业务导向:加强与业务的关联,在基于企业战略和流程的打前提下,通过“门户”的技术将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使得ERP、CRM、PDC等系统中的结构化的数据通过门户能够在管理支撑系统中展现出来;使得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逐步整合,实现企业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并形成一整套比较规范的日常办公的管理方法与制度。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对日常办公,会议,计划,宣传等内容进行管理。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的开发意义重大,其功能将真正扩展到企业全方位办公管理的范畴。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的功能范围,也从由单一设备、人机交互,发展到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水平。从而为企业提供高效办公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的意义在于:
1、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再造管理流程,使企业资源的管理更为高效和科学,数据更为准确,满足企业各部门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为高效和科学,数据更为准确;
2、提升办公效率。增强员工自助办公的功能,提高办公的透明度及员工的参与程度,简化传统办公的管理流程,为企业各部门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3、决策支持。完善系统办公决策支持系统,使基协同办公系统数据的决策更为直观和精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
4、制度规范化。协同办公使企业的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及审计功能;
总之,协同办公系统就是希望通过优化和再造流程的自动化办公,使将来的协同办公系统成为企业准确、开放、安全、可靠的企业办公平台;成为企业办公的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