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青青谈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坎墩初中 柴青青
教师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是一种艺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比喻贴切、出言有章。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方面为主的学科,往往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不讲究语言表达,课堂教学随心所欲,常常词不达意,或是语言乏味,贫瘠。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由于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不够,甚至将一些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给课堂留下遗憾。
教师的语言艺术,诠释着教师的素质,语言运用技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笔者经过多年来参加的市级镇级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等听课活动,现对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普遍出现的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作个小结和反思。
一、课前组织及导入的语言缺乏艺术,缺少激情,虎头蛇尾,虚张声势。
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巧妙的、艺术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产生了刨根究底、追根溯源的学习激情。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的导入确实是非常新颖、独特、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可是由于教师教学语言组织不够精练,不善言辞,讲述缺乏激情,词不达意等而导致导入华丽登台,草草收场。以09学年的一次市优质课为例,一位教师在组织《初识photoshop》这一课中,利用PPT展示经过photoshop处理过的图片,学生看到了老师一会变成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翱翔,一会又在法国艾菲尔铁塔旅游,照片处理得足以以假乱真,引人入胜。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纷纷跃跃欲试。可惜由于教师导入语言的贫乏,呆板,断断续续,在图片出现的同时没有辅以激情,足以感染的语言,学生刚调起的兴奋情绪被硬生生的冷却了下来。导致导入虎头蛇尾,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能联系天文地理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讲述。教师的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会被迅速点燃,这时自然的引出课题,必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不注重课堂过渡语言细节,衔接生硬,随心所欲。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堂上师生交互尤为频繁,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活动之间经常要发生多次转换,因此更需要恰当的过渡语言来衔接,从而吸引和引导学生注意力,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过渡性语言起到转换、沟通和衔接各环节的重要使命。过渡语是课堂教学环节的‘筋节’,它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转换自如,而且使课堂教学结构完整严谨,不留下生硬的跳跃,还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学法上忆旧探新,心理上迁移接续等作用。
过渡语言是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好的,在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衔接之间,教师预先设计用什么方法、说怎样的话产生自然过渡。而不是临时想到什么说什么,脚踩西瓜皮,不经过句斟字酌。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设计了好几个任务,然后一个任务完成进入下一个任务的时候,以简单的过渡语言随兴而讲,有些甚至连过渡语言都省略,干脆停顿一会,然后进入下一个任务。貌似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环节,却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沉浸在上个任务中还没有完全拔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急下达第二个任务,在没有更多言语的引导、沟通、唤醒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想听从教师的安排。从而对教学进度及教学效果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也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降温。
三、评价小结的措辞不当,导致无法做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的形式方法有很多,我们在课堂中最常用到的就是语言的评价,也是课堂教学最不可少的环节。有些老师由于平时疏于课堂语言的推敲钻研,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常常用“好”与“坏”这样简单的语言来进行单一的评价,缺少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一个作品,评价的语言缺少艺术性,从而使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失去学习下去的兴趣。更有些教师由于时间匆匆,为评价而评价,草草结束收场。
每个作品都体现了学生整堂课的成果与收获,作为教师无法单纯用好与坏来衡量,这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对今后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教师不但要发现优秀的作品,也要看到每个作品的闪亮点,这个时候教师语言尤为重要,可以催开新花蕾,谱就新华章,也可以一下变成一盆冰水,扑灭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小结是整堂课的收尾,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可生硬的课堂小结会成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其效果适得其反。
总之,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语言的累积和钻研。教师课堂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因此,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有的放矢,出言谨慎,不仅要准确,深刻,富有哲理,还要亲切、自然,如话家常。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同样应该终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注重语言细节,提升课堂实效》周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第三期
柴青青谈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