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53
领导者领导方式的实践(案例)分析与研究
[摘 要]一个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和生存发展就需要有效的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的效能是体现领导方式的重要标志。领导方式的选择有很多因素。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领导方式 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
[关键词] 领导模式 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的行为模式。了解和认识领导方式,并且善于随着时代的变化转变领导方式,是实现领导目标、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领导模式(领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连续统一体理论,就是以一条线表示, 线的最左端表示的是专制型领导;线的最右端表示的是将决策权授予下属的民主型的领导。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使用的权威和下属拥有的自由度之间是一方扩大另一方缩小的关系。在高度专制和高度民主领导风格之间,共划分出7种主要的领导模式(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理论)[ 1958 罗伯特·坦南鲍姆、沃伦·施密特《如何选择领导模式》(How to Choose a Leadership Pattern)]:
(1)领导做出决策并宣布实施。在这种模式中,领导者确定一个问题,并考虑各种可供选择。从中选择一种,然后向下属宣布执行,不给下属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
(2)领导者说服下属执行决策。在这种模式中,同前一种模式一样,领导者承担确定问题和决策的责任。但他不是简单地宣布实施这个决策,而是认识到下属中可能会存在反对意见,于是通过阐明这个决策可能给下属带来的利益来说服下属接受这个决策,消除下属的反对。
(3)领导者提出计划并征求下属的意见。在这种模式中,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决策,并希望下受这个决策,他向下属提出一个有关自己计划的详细说明,并允许下属提出问题。这样,下属就好好地理解领导者的计划和意图,领导者和下属能够共同讨论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4)领导者提出可修改的计划。在这种模式中,下属可以对决策产生某些影响作用,但确认分析问题的主动权仍在领导者手中。领导者先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暂时的可修改的计划,并个暂定的计划交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
(5)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做决策。在以上几种模式中,领导者在征求下属意见之前就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个模式中,下属有机会在决策做出以前提出自己的建议。领导者的用体现在于确定问题,下属的作用在于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领导者从自己和下属的方案中选择一种他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6)领导者界定问题范围,下属集体做出决策。在这种模式中,领导者已经将决策权交给了群体。领导者的工作是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下属提供做出决策的条件和要求,下属按照领导界定的问题范围进行决策。
(7)领导者允许下属在上司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种模式表示了极度的团体自由。如果领导者参加了决策的过程,他应力图使自己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事先声明遵守做出的任何决策。
在上述各种模式中,不能抽象地认为哪一种模式一定是好的,哪一式一定是差的。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善于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最恰当的人。当需要果断指挥时,他应善于指挥;当需要员工参与决策时,他能适当放权。领导者应具体的情况,如领导者自身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及环境状况、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等,适当选择体中的某种领导风格,才能达到领导行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