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88
论幼儿园的人性化管理
[摘 要]目前,幼儿教育行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流动性大、大量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究其根源,与幼儿园的管理机制息息相关。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稳定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更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的前提。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教师为本,管理情感化、民主化、自主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幼儿教师 流动 倦怠 管理
在人们的眼中,幼儿教师是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活泼开朗的大姐姐,她们每天和孩子们唱唱跳跳,自由自在,非常开心。殊不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外行人根本不理解幼儿教师的苦和累。根据笔者与幼儿教师面对面的访谈发现,因为职业厌倦,几乎每年甚至每学期都有幼儿教师辞职,辞职转行的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走上岗位不久的年青教师。笔者还发现,在职的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教龄越长,其倦怠感也随之增加。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更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大量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 韦小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园所教研环境的调查分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5)
]。究其根源,这跟幼儿园的管理机制密不可分。
一、幼儿园传统管理机制的缺陷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广大幼儿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幼儿园的管理者也往往不自觉地对教师增加了压力,甚至在管理过程中人为的施加了职业压力,许多幼儿园都存在着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规章制度,忽视人文关怀
现代幼儿园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程序化的工作环境,使不少幼儿园的管理者缺乏人文关怀,满脑子的“权力思想”,不懂得换位思考,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民主性、科学性,用管理物的方式来管理教师,忽视教师合情合理的需求,而且各项制度都与经济直接挂钩,过分强调制度管理。例如:有的幼儿园为了做好教师的考勤制度,实行上下班用电脑录入指纹进行考勤,硬性规定“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一分钟或早退一分钟(所有孩子都放学回家了,也不允许早退),否则扣当月的所有奖励,一个月超过三次迟到或早退,当作请假处理;一个学期超过五次迟到或早退,经警告不改,当辞退处理。”此举确实缺乏人性化,毕竟,幼儿教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既是一名教师,同时还担任着女儿或妻子或母亲等角色,当工作与家庭、婚恋、社会等发生冲突时,这将容易引发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师们尽力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常常顾此失彼,甚至引发家庭问题;第二种情况是违反园规,但将遭到管理者的不满或者处罚,因此导致教师的焦虑、烦躁。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在重重阻力下异化出“情感冷漠”,她们对工作失去了热诚,何谈热爱幼儿?何谈热爱本职工作?一旦有好的工作机会,她们就毫不犹豫地跳槽。
2、重视工作任务,轻视教师的身心健康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相当大,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年幼无知的孩子,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着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肩负着幼儿的日常安全、保健等工作。除了要全副精力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之外,还要进行沉